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 ,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赖秀瑜

紫金县紫城镇荷光小学 广东 紫金 517400

摘要:历经千年的沉淀与传承,传统文化其特有的优秀教育价值在现今时代的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既是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塑立的有力资源,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素材。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期间,班主任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入,以促使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及其素养得以有效培育和发展,为小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建立正确的航向。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教育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以德育为首而构建的全面教育发展体系,可见,德育培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的德育元素的有效指导中,除教材中所涉及的德育元素之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间亦可进行德育指导,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的价值作用充分挖掘体现,汲取其中优秀的经验及智慧,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推进其德育的发展与提高。

  1. 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

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德育素材数不胜数,为小学生德育的全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内容上更是多以故事为主,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其更加乐于学习、自主拓展,从而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影响下逐渐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作用,结合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素材,以展开教育指导,进一步推进德育的教育[1]。在此过程当中,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各科教师将课程内蕴含的传统素材充分挖掘,尤其为含有大量素材内容的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内容,将其中涉及的经典素材进行讲解,以通过引导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推助。例如,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寓言故事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都可进行德育的教育融合,发展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领悟人生的哲理,培养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再有课文中的部分文章亦是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如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如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三年级下册的《我不能失信》等等。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亦是在内容上融入了传统文化内容,包括诚信、文明礼貌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立足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涵,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如仁义礼智信等内容,进而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适当的选用相应的文化内容进行拓展指导,以进一步推进德育的教育。

  1. 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灵活性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如若仅凭借教材中文化的讲解传授,尽管其含有故事性特征,但长期以往则难以持续调动小学生注意力,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充分有效的切实发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不成熟,且性格上更为活泼好动,因而班主任要调整教育方式,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以更为趣味的教学组织,促使学生的兴趣热情得以不断提升,从而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的德育的培养与发展[2]。比如,在现时代科技条件下,班主任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多元电子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微课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展开多种趣味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动画演示、角色表演等等,以将传统文化更为深入的渗透其中。用好班会课,在班会课上可以开展各种情境活动,或者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视频。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灵活多元,学习的方式更具趣味高效,以将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上,班主任也可以和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进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能够增强优秀文化教育过程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学习意识,亦能够使得德育更为切实有效的渗透至学生的成长发展当中。因而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各类型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其更好的发展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德育教育的全面推进。一方面,可组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其中的德育品质及优秀精神文化,比如组织朗诵比赛,内容上可设置某一主题开展活动,亦可鼓励学生自主选用课外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诵读分享,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及激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深化其对于古典文化的正确、深刻的学习理解,从而塑造更为优秀的文化及道德素养品质。除此之外,还可引领学生至户外展开传统文化的讲解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看、做、感受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德育意识及行为品质,比如至博物馆参观、至图书馆阅读经典、至各类型社区宣传和实践传统文化...等等。另一方面,则可借助于传统节日展开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感恩节指导学生为父母及喜爱的教师制作感恩“礼物”,如简单的贺卡、感恩信等等;在端午节组织观赏屈原影视资料,感受其爱国情怀;在植树节栽植树苗,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1. 结束语

班主任要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其优势作用展开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促使学生亦能够有效发展其德育素养,以更为全面的发展、健康的成长。在践行优秀文化的教育指导过程当中,可将其融汇于课程教学,将教材作用加以利用;可组织多元活动,全面贯彻文化教育价值,以全方位展开教育指导,促使德育的教育发展得以更好的推进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4):60.

[2] 陈雪敏.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 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11): 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