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曾

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口腔正畸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随机择取60例进行对比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牙周治疗方法,而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法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前牙各项评分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前牙覆盖、牙周带深度评分指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口腔正畸法合理应用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患者牙体康复速度,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临床治疗效果


现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治愈成功率,明确口腔正畸法在牙周病合并前牙移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择取我院60例该疾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6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均选自于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57岁,平均(56.92±3.75)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59岁,平均(57.28±3.64)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可比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牙周治疗方法:保持口腔卫生干净,彻底清洗患者牙周,避免滋生大量细菌,祛除病变部位以及不良修复体,采用抗生素,提高牙周症状管控效果。

1.2.2观察组 采用口腔正畸法治疗。具体方法:利用自锁方丝弓矫正术进行治疗。在患者前牙移位处粘接托槽,借助钛镍圆丝将牙齿排齐固定,而后用澳丝或多曲唇丝将前牙压低,并用橡皮链向后结扎尖牙,促使前牙快速回收。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正畸力度。治疗时间控制在10个月,3月一周期,给予患者牙周清洁、全景拍片处理。结束矫正后,要使用改良保持器对患者牙体进行干预。若患者存在高角情况,则需要采用不锈钢丝弯制成横腭杆进行治疗,通过在患者牙体双侧装配带环,并与横腭杆两端进行焊接;在曲面处铺设自凝树脂托,厚度选自2mm作用,自凝树脂托位置保证在第一磨牙之间。并叮嘱患者日常开展轻抬舌体练习,以此来增加树脂托压力,切实保障其稳固程度。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前牙各项评分指标:本文主要从前牙覆盖、牙周带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医院自制评分量表,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牙体恢复情况越差。(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口腔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口腔功能逐渐恢复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用χ2检验,百分比(%)比较。计量资料用(619c81b2cb8ba_html_b70212e9f9b9ed07.gif ±s)表示,用t检验。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前牙各项评分指标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前牙覆盖、牙周带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前牙各项评分指标(分,619c81b2cb8ba_html_b70212e9f9b9ed07.gif ±s)

组别

n

前牙覆盖

牙周带深度

牙槽骨高度

对照组

30

5.82±1.43

5.09±0.71

5.25±0.39

观察组

30

2.46±1.15

3.26±0.54

5.17±0.40

t

-

10.029

11.237

0.784

P

-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6.7vs76.7),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0

13

7

76.7(23/30)

观察组

30

21

8

1

96.7(29/30)

χ2

-

-

-

-

5.192

P

-

-

-

-

<0.05

3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类型,该病症会损害患者牙龈组织,使得患者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咬合性创伤现象频发[1],最终导致前牙移位问题出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牙周病发病原因与口腔感染具有密切联系,患者发病过程中会出现红肿出血、咀嚼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若患者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不仅会对其口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还会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而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创伤部位,在改善患者牙齿咀嚼功能的基础上,促使牙齿美观度逐渐恢复[3-4],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口腔正畸方法合理运用的重视程度,通过充分发挥该治疗方式实际价值作用,促使患者口腔功能早日恢复。在正畸期间,患者要注重保持口腔卫生,并采用碘氯药物对口腔进行有效清洁[5],以此来控制牙周炎病症发展。另外,医务人要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禁食用坚硬、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前牙用舌侧丝保持,避免牙齿再次出现松动、发炎情况。除此之外,根据本文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前牙覆盖、牙周带深度评分指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口腔正畸方法合理应用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患者牙体康复速度,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永宁,王海燕.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1,18(7):147-148.

[2]陈佳敏,陈松.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2):34-36.

[3]郑新宇.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30-31.

[4]马艳,李瑞.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358.

[5]周爱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