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3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刘龙壮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收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54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肿瘤转移和无瘤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1例失访,开放组2例失访,余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疗效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近,但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开放性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术后并发症;安全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标准治疗方法是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疗法可有效提高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有开放性术式和腹腔镜术式两种,开放性手术尽管疗效明确,但其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得到临床泌尿外科的重视。本研究对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其联系,以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果清扫治疗膀胱癌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期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8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资料完整;意识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54例。腹腔镜组男40例,女14例;年龄50~73 岁(61.7±4.6)岁;组织分级:G1 10例,G2 34例,G3 10例;TNM 分期:T2 35例,T3 8例,T3 11例。开放组男42例,女12例;年龄51~75 岁(62.2±4.8)岁;组织分级:G1 11例,G2 34例,G3 9例;TNM 分期:T2 33例,T3 9例,T3 12例。两组性别、年龄、组织分级、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时间6~36 个月。

1.2 手术方式

1.2.1 开放组 采取全身麻醉方式,于下腹正中左侧绕脐15 cm做一切口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体操作参考文献资料[4]

1.2.2 腹腔镜组 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取仰卧、头低脚抬高30°体位,留置导尿管,于腹部取5孔置入腹腔镜及手术操作器械,行全膀胱切除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自正中切口取出手术标本,分离直肠与骶骨形成隧道,将左侧输尿管经隧道送至右侧腹膜后间隙;常规切除阑尾,在离回盲部20 cm处截取15 cm回肠段,恢复肠管连续性;将回肠襻系膜对侧缘端与双侧输尿管吻合,闭合肠襻近端,输尿管支架管经肠襻远端引出;环切右下腹皮肤组织,直径2~3 cm,十字切开肌层,找到回肠远端并牵出、固定,形成乳头,固定输尿管支架管。女性患者需切除子宫、部分阴道前壁和附件。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最长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每月门诊复查1 次,3个月后每个6个月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肾功能、腹部B超、胸片和盆腔CT 等。记录随访期间转移及无瘤生存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情况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情况(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肠道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腹腔镜组

54

365.7±53.2

417.2±215.9

3.7±1.1

14.8±2.6

开放组

54

314.3±41.6

960.9±438.1

4.5±1.2

19.4±3.2

t


5.593

8.180

3.611

8.1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直肠瘘、肠梗阻、切口感染、切口疝、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直肠瘘

肠梗阻

切口感染

切口疝

尿瘘

总并发症

腹腔镜组

54

1(1.9)

0(0)

0(0)

0(0)

1(0)

2(3.7)

开放组

54

2(3.7)

1(3.7)

8(14.8)

2(3.7)

2(3.7)

15(27.8)

x2


0.343

1.009

8.640

2.038

0.343

11.798

P


0.558

0.315

0.003

0.153

0.558

0.001

2.3 随访情况

腹腔镜组1例失访,余下患者均无瘤生存;开放组2例失访,余下患者均无瘤生存。

3 讨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膀胱癌的首要治疗手段。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除了要求手术医生熟悉盆腔解剖结构外,还需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对术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意外情况能及时有效处理。我院泌尿外科已开展多年的腹腔镜手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手术经验,因此能较顺利的开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须进行尿流改道,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多以腹壁小切口方式进行尿流改道,其目的为:①降低腹腔感染风险:尿流改道需于镜下完成肠管截取、离断等多个操作程序,易引起腹腔污染,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大[5]。②降低手术难度:腹腔镜下手术操作难度大、需耗费较长的时间,通过腹壁小切口在体外进行操作则能降低手术难度,节约手术时间[6]。③减少气腹的影响:开放方式进行尿流改道,能减少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不利影响[7]。④发挥取标本通道的作用:将回肠提至体外来构建贮尿囊,手术创伤并未增加[8]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可出现切口感染、直肠瘘、肠梗阻、尿瘘等并发症。祝文全[9]报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29.0%,明显低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45.0%。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3.7%,开放组为27.8%,这一结果与上述报道相符。这是由于腹腔镜能清晰观察到组织的解剖层次、血管位置及走行,还可通过腹腔镜器械精准游离、止血等操作,极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由于手术创伤小,故术后切口疼痛较轻,使患者能在早期下床进行活动,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本研究腹腔镜组有1例患者发生肠瘘,可能是超声刀或电凝止血造成直肠壁热损伤所致,故术中在用超声刀或电凝止血时需注意其可能对周围组织器官的热损伤。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3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并无重力转移及肿瘤复发发生,提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疗效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近,但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开放性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慧敏,张芳,高珊,等.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等级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16):28-31.

[2]耿闻凯,张军杰,张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0,40(4):319-320.

[3] 潘隽玮,王祥慧,徐达,等.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优势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150-151.

[4]于泳,朱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探讨[J].系统医学,2019,4(2):104-106.

[5]王建卫,王强,李鼎,等.腹腔镜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短期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