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1张凌宇 2张亚光 1陈晶

1哈尔滨市呼兰区气象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500

2延寿县气象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700


摘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够实时的对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帮助农民指导农业活动,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相比于传统的气象预报,具有准确率高、时效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对于突发的天气状况监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农业的重要性和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活动,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健康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管理水平也提上了日程,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加上传统的气象服务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预测不准确、信息时效性差、预测效率低等,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加快建立新的天气预报系统。在传统气象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运而生,克服了传统气象预报中的弊端,实现了短时间内对天气情况的实时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天气预报的效率,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农业当中。

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农业的意义

(一)一般气象服务的重要作用

气象服务包括气象监测、气象预警和灾害分析及应对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大气监测系统的结果进行来分析天气情况和灾害情况,对农业活动做好预防工作。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常见的农业自然灾害有洪涝、旱涝、台风天气等,对农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对农业相关设施的建设,气象部门也包含在内。但是由于极端天气的频发,一般农业气象监测仅能起到监测的作用,不能及时做到有效预防,所以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农业预防工作大有裨益。[1]

61a595deb4aa2_html_a72015423b91752d.jpg61a595deb4aa2_html_3667248f87e812b0.jpg

(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

农业对于自然天气的要求比较高,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加,导致农业自然灾害频率增加,一般气象监测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必须要加大对气象的建设力度,建立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做好灾害提前预防工作,减少人力物力损失。短时临近天气通过仪器对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收集资料,并对天气状况进行总结归纳,该天气预报系统作用于多个部门,帮助建立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及应急中心等多个部门,联合响应灾害预警机制,保障农业安全。

(三)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农业气象的作用

我国的气候类型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大陆性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所以干旱和洪涝是农业灾害的主要类型,再加上旱季和雨季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力也十分强大。短时临近天气能做好提前监测,多部门按照以往经验迅速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一)在天气预警中的作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做到对12小时内的极端天气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进行预报,比如干旱、洪涝、大风等天气状况,为农业的生产提前做好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传统的气象系统只能对天气状况进行预判,难以抵挡短时突发的天气状况,不能做到对灾害信息的实时传递,短时临近天气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在防害减灾方面的作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运用云端大数据系统对气象状况进行监测,对于突发天气的预警准确率高达95%,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通过CINRAD扫描图来获得降水云体的现场状况信息,短时天气预报通过了解此时的风力和云力状况,并对照相关的数据,判断灾害的发生率。一旦有紧急预警情况发生,有关部门会迅速根据天气状况制定应对灾害的对策,协同跨部门合作,启动紧急灾害预警响应,及时地把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极大地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效率。当前短时临近天气已经对现有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技化的发展,天气预报系统将会更加完善,加快信息化共享,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和农民。[2]

(三)在强对流层天气中预警中的作用

强对流层天气指的是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状况。强对流天气持续的时间较短,时间短的也不过几分钟,最长的也不超过十小时,另外持续的范围也比较小,最小的只有几十米,最大的面积不超过300公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强对流天气,小则会对当地气候造成波动,严重的话会影响农业产量。因此预防突发的强对流天气对于农业生产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有效监测强对流层的气候变化,提前做好应对灾害措施,特别是在下午3点和8点这个时间段,容易对气象参数造成一定干扰,通过线性复合分析能够提高农业气象的预测精准度,对于提前预测突发状况,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现气象信息资源共享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加快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对网络信号的覆

盖,并分散到各个地区部分做好气象预报统计,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收集和利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信息便能得到利用,为决策化提供依据,对之前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归档,避免之后类似问题再次产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够及时采取对策应对,这才是信息化的最大作用。

结论:气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是我国农业发展所要求的,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帮助提高灾害预警效率,早发现一分钟就可以早些把灾害降到最低。现阶段传统气象预报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信息资源更新不及时,不符合信息化要求等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新型天气预警系统的资金投入,完善网站建设和网络覆盖化,保证信息的畅通和时效性,对于一些常见的灾害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程度。天气预防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困难最终会被克服,我们都要做好准备,致力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璇,江虹,李颖娇.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水平发挥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作用[J].吉林农业,2017,(14).

[2]代华光,顾忠顺.浅谈短时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0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