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张凤祥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一直以来,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之间缺乏平衡性为导致乡村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因,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三农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了土地整治是肩负着为乡村人口聚集、产业发展以及提高资源支持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来开展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多功能;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多功能利用

引言:乡村振兴战略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所提出了重要发展战略,农业农村问题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农业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乡村发展来说,土地无疑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除了为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发展的根基之外,同时也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就当前阶段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乡村在土地的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这便会对乡村问题的解决造成较为严重的限制,同时也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贯彻和落实。所以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视角来开展土地政治与乡村振兴的深入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多功能性理论

多功能性具体来说就是相应的经济活动能够有多种产出,能够有效地满足多个发展目标,其除了为活动的特征之外,同时也为人们所赋予其的相应价值。此种观点能够彰显出多功能性好的一面,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多功能同时也有可能表现出坏的一面。

(一)农业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可以将其当做为了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相应产品以及服务的能力,比如粮食安全以及景观价值等方面,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实现有效政策时间基本准则的建立,以此来有效地提高粮食以及非粮食生产目标所具有的成本效益以及积极意义。

(二)乡村多功能发展。乡村多功能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乡村地区将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城市其它相应系统结合在一起使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能够对自然以及人类的发展造成较为深远积极影响,其在空间异质性方面的特点表现较为强烈,注重当前阶段的乡村发展能够彻底脱离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实现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土地自身具备较强的多功能性,其为一种多功能资源,除了可以有效地满足人类生存对食物、水资源以及其它一些方面的需要之外,其同时也为人类所开展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农业多功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与载体。基于此,为了能够实现农业多功能性更为深入地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便因此被学术界所提出。对于乡村土地多功能利用来说,其为促进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渠道。对其利用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其能够大会多种多样的功能,也就是能够对不同的乡村土地提供所对应的商品以及服务。

  1. 基于土地多功能性视角的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一)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功能以及乡村发展之间所存在关系的演变

最初期的乡村用地类型主要为居民用地与耕地,此两种乡村用地类型主要强调的是生活功能以及农业生产功能。对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来说,这个时期的人口较少,并没有过于严格的需求,但是如果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过低会对土地利用功能所表现的供给能力造成较为严重的限制,最终使得功能供给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不能够有效地满足实际上人们以及地区发展的具体需求。后续由于土地整治的贯彻和落实,农业生产开始朝着机械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土地利用的供给能力获得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人们以及地方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实现在同一个使其处于平衡的状态。再后来由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再加上非农业生产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在乡村地区的内部开始逐渐出现了工业以及商业用地。

(二)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功能供给

将土地利用形态作为主要依据开展土地的划分,能够将其分为显性形态以及隐性形态。在这当中的显性形态直接采用目测方法便能够了解,比如土地的利用数量。而另一方面的隐性形态,比如土地的质量以及产权结构等必须要经过充分地的分析以及调研。对于农村土地的治理来说,可以从多各方面来实现乡村土地显性属性以及隐性属性的有效转化,进而能够有效地转化乡村土地的利用形态,这对于乡村土地利用功能获得高效地调整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将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依据来开展农村土地的划分,可以将其分成两种,分别为农用地整治以及建设用地整治。在这当中的农用地整治主要强调的是耕地整治,以此来为乡村地区所具备的农业生产、就业以及生态方面功能的发挥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的建设用地整治主要强调的是居民点以及工矿用地等的整治,实现居住、工业生产以及文化方面等一些功能的更进一步提升。

  1. 乡村振兴的土地空间需求以及整治路径

为了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整治便开始不断强调利益的简单土地整治来实现土地的整体转型,使其能够向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的方向发展。基于乡村振兴的土地空间需求和整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当前阶段的乡村振兴的层面已经逐渐获得提升,从最开展的居住环境以及公共服务上升到了具有活力的产业、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治理体系的有序性。土地为人类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以及空间载体,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逐渐转移到了土地空间方面。对于当前阶段的农业发展来说,不断地加大农用地整地开发的力度,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以此来更好地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生产基地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强对工矿用地的开发以及一些闲散地的集中政治,在适宜的位置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建设相应的工业园区以及商贸区,有利于促进乡村工业的园区化以及服务业的聚集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经济得到健康、稳定地发展之后,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以及各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将顺应自然生态规律作为重要的原则,不但需要加大力度开展生态网络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需要强调生物景观的多样性以及生境的质量,使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保护获得更进一步地增强,以此来更好地为居民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全面覆盖方面,一定要积极地采纳群众的好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农村群落规划的开展以及“空心村”的整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1. 传承传统文化,注重文明发展

实现高效治理以及乡风文明归根结底就是基层组织的建设以及自治、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对于土地的治理,可以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整治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整个过程的公平以及公开,引导当地农户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此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其坚持正确的社会治理观念,使乡村基层组织的力量能够凝聚在一起。另外,加强对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建筑区的保护,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注重现代文明的发展。

结束语:总的来说,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功能的需求方面做好全方位地考虑,这样才能够为土地的利用以及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贺艳华,邬建国,周国华,周兵兵. 论乡村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科学[J]. 地理学报,2020,75(04):736-752.

[2]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3]徐爽. 多功能视角下济南乡村发展模式与振兴路径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