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决工程管理通病、提升“飞检”成绩的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系统解决工程管理通病、提升“飞检”成绩的管理措施

徐陈

南通市精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是工程项目众多,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大型房企还有第三方飞检。另一方面是挂靠现象较普遍,劳动力短缺,工程管理人员不到位、指挥不动,存在使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等受到较大的影响的管理通病。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管理通病,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一揽子解决对策,并结合多个项目第三方飞检的检验,从一开始的身心俱疲的不适应到当前多次取得集团或区域飞检排名前列,深深感触到科学、规范、全员管理是做好工程施工的法宝。

关键词:第三方飞检、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责任心、技术水平

一、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通病

监理人员方面,缺乏工作标准,技术水平低下、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取决个人能力……。

施工人员方面,管理人员不到位,监理充当施工单位质量员或安全员,施工班组难管理,发现的问题不整改或整改缓慢、工作被动、资料不及时……。

二、实行程式化、全员全面化管理,系统性解决管理通病

引言:当前大多数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方法已成熟,但由于挂靠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管理往往是做到哪儿想到哪儿, “游击队”式施工管理仍然较多,因此必须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中去,而且还必须是一种既不增加施工、监理人员工作量,又能提升管理水平的方法,才能真正落实下去。近一年来,笔者在本公司多个项目进行了尝试,在工程开工时就将现场质量、安全、材料、进度等管理程序向施工单位进行了交底,将各方行为纳入制度的“笼子”,建立相关的几个群,同时做到人员到位,贯彻“学习”、“自检”、“监理复查、巡查”、“整改”的程序,规定每一个环节必须上传,在群内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监督下,系统化地解决了项目质量、安全、材料管理的通病问题。

具体程序和对策如下:

1、质量、安全验收管理程序、管理通病解决对策

1.1、人员到位。进场后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施工项目部各楼栋质量、安全责任人,监理项目部各楼栋责任人,安全监理人,同时明确施工整改班组责任人,并将相关责任人均拉入质量、安全管理群,以便及时发现、通报、解决问题。

解决施工、监理无人专管、尤其是发现的问题无人整改、相关隐患传达不到位的管理通病问题。

1.2、学习到位。结合多年经验及相关规范,本人编制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材料管理导则》,在每一新工序开始前,或每一项危大工程施工前,由总监/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全体相关人员学习质量、安全导则,学习应采用交互学习方式,各相关人员轮流读、讲质量、安全导则。

解决监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差异问题。交互式轮流读、讲有助于参加学习的人员加深了解质量、安全导则,防止学习“人到心不到”的问题。

1.3、实践到位。不同的工序、危大工程首次验收,由总监、施工单位技术负人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全体相关人员现场点评,对照质量、安全导则逐条进行,以此作为自检及监理验收要点,而后由每一个相关质量、安全施工、监理人员独立拍照上传,双方总监或技术负责人审核,从而做到真正掌握。

只有通过现场实例,才能真正解决各相关人员技术水平低下问题,同时明确了验收要求,使施工人员及监理验收人员统一了验收标准。

1.4、各道工序施工、各项危大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土建、安装质量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照导则要点逐条自检、实测情况并上传群,上传的图片应包括错、漏等图片,以证明自检的真实性。未收到施工单位合格的自检图片,监理不予验收。

切实解决施工单位质量员、安全员不到位、不自检或流于形式的的糊弄问题。

1.5、提交工序报验、检验批及隐蔽验收、相关材料试验资料和危大工程验收资料并上传群内。

解决工程质量、安全资料与工程不同步,材料未经检测就擅自使用问题。

1.6、监理人员现场对照施工图纸,按质量、安全导则要点等进行逐条复检,同时抽查实测结果,核对施工单位自检真实性。将相关情况上传群。

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员、安全员工作,进一步解决其不到位,不自检等管理通病问题。同时解决监理人员是否真正履职和技术水平问题。

1.7、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由相关专业班组负责人将整改结果上传群。

打通整改最后100米。解决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工人,信息传递不通畅问题,真正做到全员管理。

1.8、监理复验并将结果在群中通报,验收通过及时签署相关质量、安全验收资料并上传。

解决监理人员履职问题,解决质量、尤其是安全资料经常性滞后问题。

1.9、施工单位上传第一车随车砼配合比、上传润管砂浆外排视频。

解决配合比等资料不同步,防止润管砂浆用于结构主体等程序性问题。

1.10、监理人员上传试块制作、刻字、坍落度检测、氯离子检测及其他质量导则要求的图片。

解决试块“定制”及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等程序性问题。解决混凝土浇筑中质量通病问题。

2、日常质量、安全巡查管理程序、管理通病解决对策。

2.1、学习到位。分阶段现场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全体相关人员学习质量、安全导则(总监/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授课)。各人员轮流交互学习,总监/技术负责人点评。

解决现场人员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差异问题。解决现场人员学习不认真问题。

2.2、现场实践并汇报上传。监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对照质量、安全导则逐条上传相关图片并附具体内容。

现场实践操作,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现场相关人员不熟悉,不掌握质量、安全要点的问题,防止滥竽充数。

2.3、总监/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各自人员进行审核。

批改“作业”,核查各自人员是否真正掌握。

2.4、人员到位。施工、监理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人,明确施工整改班组并拉入质量群,做到事事有专人管。

解决无人专管、无人整改、管理断档问题。

2.5、燕过留声。监理、施工人员将日常巡查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整改、实测实量情况及时在群内通报。上传内容根据需要可增设动火许可、大型机械安拆附墙等安全固化动作。参建各方负责人应鼓励所有人员能发尽发,不应随意处罚,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第三方“飞检”中取得好成绩。

解决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人员不主动发现、解决隐患等管理通病,进一步拓宽检查面,消除边角隐患。

2.6、随机、定期抽查。总监随机抽查监理、施工人员巡查或实测情况,与日常合格率对比,防止巡查或实测虚报、造假。定期检查监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一周微信群内相关图片数量,要求施工与监理单位人员检查数量比不小于3:1,并在每周例会中通报。

解决施工人员不真实反映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的通病。定量化防止监理人员充当施工单位的质量员、安全员。解决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作不主动的通病。

2.7、将检查情况列入质量、安全风险消项台账,日常跟踪消项。

将日常工作以书面形式固定,及时跟踪、防止遗漏,解决事过即忘问题。

2.8、组织定期各方参加的全面筛查,对照质量、安全导则或第三方飞检条文进行拉网式检查。

日常监理巡查是“点”,全面筛查是“面”,点面结合才能有效解决日常检查中漏项问题。

2.9、组织消项会议,明确消项时间节点,不能及时完成进行处罚。消项会宜业主组织。

业主参加有利于解决疑难问题及个别施工单位不服从监理管理问题。

3、日常材料管理程序、管理通病解决对策。

3.1、人员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明确相关材料管理责任人。开工前明确材料进场流程。

解决无人专管及如何管理问题。

3.2、材料进场后卸车前,施工单位材料管理人员在群中进行材料进场报验、并对首次进场的材料进行虚拟封样。同时上传材料质保资料、材料品牌自检、实测图片。未履行手续监理不得验收。

解决材料随意进场问题,材料品牌、规格不符合合同规定、资料不齐全问题。

3.3、材料监理人员现场检查品牌、量测规格等拍照上传,对不符合合同等要求的作退场处理。

解决材料品牌、规格混乱问题,同时解决监理人员履职问题。

3.4、各栋号监理人员日常验收中随手拍材料品牌、量测规格并上传。

解决施工单位实体施工中偷换材料问题。

3.5、组织定期全场拉网大巡查,对所有堆场材料进行品牌、规格检查。

点面结合解决个别材料进场未报验,遗漏或未封样问题。

3.7、建立材管理料消项台账,及时归集日常检查情况。

解决日常不能及时跟踪、遗漏问题。

3.8、组织消项会议,明确消项时间节点,不完成处罚。消项会宜业主组织,确保消项落实。

业主参加有助于强力推进、并解决个别施工单位不服从监理管理问题。

4、实行程式化、全员全面化的系统管理后,疏通了管理环节,使现场管理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该干什么,使各方参建方都清楚地知道每个人干了什么。经过实践,一般情况下,1-2周就工地管理面貌就开始明显变样,最终几个项目在历次飞检中均取得了集团或地区排名前列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