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与建议

王甬甬

宁波公路市政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 宁波市 31500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在其中所起到的推动性作用非常明显,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张,已经逐渐覆盖到我国各个偏远地区。尤其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内部,由于以往交通通行极为不便,严重抑制了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偏远山区建设公路工程,是推动当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偏远山区地理环境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在公路路线方案设计工作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必须要对山区公路路线方案展开进一步优化和设计,因此来有效解决山区内部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全面提高山区公路路线的设计工作质量和科学性,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建议

引言

加强路线设计是各项公路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往往只有不断提高各项公路的安全运行能力,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公路的发展。在山区这个特殊的地形中,应充分考虑相应车辆的安全性。为了不断满足安全以及环保的各项要求,有必要不断结合相应的山区、地质特点等因素考虑车辆在其中的实际行驶速度,选择较为合理的设计路线。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要求

1.1确保安全设计

由于山区地形多样,地貌复杂,在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区公路行车安全和道路整体稳定性。首先应深度研判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质勘探资料,在方案拟定阶段筛除包含不良地质和地形条件较差的走廊带。路线要确保绕避不良地质区域,对于难以绕避的,应当结合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平纵设计。路线设计时,应保证科学合理的平面几何线形,对高填深挖路段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在指标选用时,要保证线形设计满足视距要求,且尽量避免纵面设计采用长陡纵坡,除满足单个纵坡指标外,还应满足平均纵坡要求。

1.2合理协调环境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充分考虑山区环境保护要求,对公路路线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遵循“横面合理,纵面均衡”等原则,确保复杂地形背景下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符合地形适用要求。设计过程中,要精确计算公路纵坡,完善路线与山区地形之间的契合度,避免大填大挖,合理处理公路路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减少公路建设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需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统筹公路路线与耕地之间的关系,降低公路路线对耕地资源的占用量,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2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相关建议

2.1明确地质选线要点

在此山区公路项目之中,结合公路选线特点能够得知,设计人员通过采用地质选线方式,可以确保公路建设成本得到更好控制。通过采用地质选线模式,并结合山区公路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加强公路路线的优化设计,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同时,采取地质选线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公路项目的建设成本,确保公路工程造价得到更好控制。在实际选线期间,要求设计人员科学确定出山区公路走廊带,由于公路所在地区的地形起伏比较大,存在较多的陡峭边坡结构,设计人员通过加强实地勘察能够得知,影响公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滑坡,通过采取绕避或者处治的方式,减小滑坡对公路建设质量产生的影响,不断提高山区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设计人员确定好公路路线走廊段之后,要科学制定路线设计方案,在全面了解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尽可能绕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并且与实地的地形条件相契合,降低公路工程规模。为了确保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得到更好执行,设计人员还要亲自到建设场地进行勘察,并对各项勘察数据与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优化既有的路线选线方案,在实际优化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山区公路坡面特点,优化平面设计方案,尽可能避开滑坡地区,防止山区滑坡出现大面积坍塌。同时,在选线的过程当中,若公路两侧沟道存在滑坡体,设计人员需要在滑坡对路线影响比较的一面设置路线。

2.2优化平纵面设计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减小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工程规模,这就要求在进行路线平纵面设计时,在满足安全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地质条件,灵活采用技术指标,优化设计思路,加强平纵面优化设计工作;在保证线形均衡连续的基础上,不盲目追求高指标,以细化设计。例如:对于地形复杂路段,依据地形采用高低路基分离设计;对于分离式路基,根据车辆上下坡行驶特性分别设计等,这些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由此可见,公路路线平面指标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对比,选择最为合适的组合形式,为公路设计的科学性提供保障。

2.3重视河谷地带路线选择

山路路线设计时要搜集与河谷路段有关的水文资料,及时预留安全缓冲地带,避免洪水对公路路基形成冲击。如果条件比较有限,就要对公路高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路面被洪水淹没。对易被直接冲刷的路段进行计算,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路线与河谷地带具有一定的距离。对于受条件限制而设置顺河桥的路段,应在计算河道流量时考虑桥梁建成后对原有河道带来的改变,确定桥墩设置会否导致阻水而抬高洪水位等动态因素,纵面设计时应留有富裕。因此,当路线处于河谷路段时,应高度重视水文资料收集,以降低洪水对公路造成的不利影响。

2.4注意公路边坡管理

对于公路边坡,如果山区公路边坡条件恶劣,路基、绿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生态协调的重大影响,将导致道路服务水平大,运行状态严重,甚至导致交通意外。因此,在山区公路的边坡设计中,应进行灵活的设计,高度重视边坡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提高运行性能,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平整度。高边坡失稳引起的塌方。高路堤压实不足引起的塌陷是山区公路常见的边坡病害。针对这些问题,应注意公路的设计和研究阶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以及随着众多方法得以发展进步,比如采取抗滑桩与锚索加固、预应力锚索、地梁、SNS柔性防护系统等工程措施。

2.5避开复杂的岩层结构

由于受山区地形、地貌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公路建设难度较大。为严格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路线设计要避开复杂的地质结构,仔细分析边坡稳定性,了解覆盖层厚度与组成成分。设计过程中,可对路线经过区域进行钻孔取样,调查和收集本地区其他项目的资料,充分了解公路沿线的地质岩层构造和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措施。例如在进行隧道路段纵坡设计时,应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使隧道洞身避开地质分界面。当不同岩性接触带与隧道轴向水平夹角较小时,隧道需要长距离地穿越不同岩性接触带,而不同岩性接触带围岩软硬不均,施工难度较大,可能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且给施工安全和支护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设计时需充分了解地质条件,避开不利的岩层结构,以保证公路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路线设计属于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因受地形与环保等要求影响,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很多影响因素,而且线形设计和其它专业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相互影响。对此,应针对设计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采用先进设计手段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晓明.设计新理念在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75-76.

[2]李媛媛.浅谈公路设计中平、纵线形组合[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99.

[3]杨广,罗晖武.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