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北山地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源市紫金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北山地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源市紫金县为例

刘国威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的核心要求。本文以紫金县为例,在深入剖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动能、提价值、优品质等方面探索了山地城市推进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山地城市 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部署,如何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源市紫金县为例,结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山地城市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1、紫金县概况

紫金县位于河源市南部,属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紫金县下辖18个镇1,县域总面积3635平方公里。紫金县属于莲花山支脉,同时也是东江、韩江的水源地,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基底,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此外,紫金县还是国家级粮食主产区、珠三角菜篮子基地,拥有紫金春甜桔、紫金禅茶等特色品牌。紫金县客家文化资源丰富,自宋朝以来,紫金是客家人的集聚地,拥有花朝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紫金县还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拥有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

2、紫金县国土空间发展现状及困境

当前,紫金县在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由于临江镇、古竹镇划入河源市江东新区管理,紫金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019年紫金县(不含临江镇、古竹镇)GDP仅106.63亿元,在河源市各区县位居倒数第二,人均GDP水平仅约河源市的一半,在广东省各县中位居倒数第二。

2.2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外流现象突出

根据“七普”数据,紫金县(不含临江镇、古竹镇)常住人口为46.91万,城镇化率仅36%,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紫金县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与“六普”相比,紫金县“七普”常住人口减少总量和减少幅度均位居河源市各区县第二,“七普”常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62%左右。

2.3对外联系通道单一,县域城乡交通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对外交通是限制紫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底,紫金县县域范围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目前,县域范围内仅汕湛高速、河惠莞高速2条高速公路,现状无机场、铁路和港口等其他区域交通设施。此外,紫金县域内其他现状干线公路等级较低,四级公路约占80%。未通高速的镇与县城、其他镇的车程大概在1-2小时。

2.4民生设施存在短板,城乡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紫金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心城区中小学学位缺口较大,缺少三级医院、综合性体育馆等大型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此外,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量较少,规模较小,服务覆盖范围低,城市滨水空间保护利用不足,城市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3、紫金县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迈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紫金县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发展以及政策扶持机遇,加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标准保护、高效能开发、高韧性支撑、高水平治理为导向,平衡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2] [3],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品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3.1培动能:借力区域发展机遇培育动能,强化区域链接与节点支撑作用

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双区”)以及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省级试点等政策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强化区域链接和节点支撑功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是以“融湾融深”为主导,积极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双区”2小时交通圈和产业圈;二是加强与河源市区、江东新区、深河合作区的交通联系与产业协作,共同打造粤北地区新增长极;三是畅通出海通道,强化与沿海经济带合作,共同推进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形成山海联动、差异互补的发展格局。

3.2提价值:推动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推动生态优势、农业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促进“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发展。一是牢筑生态基底。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域重要山体和水源涵养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县域生态保护空间格局,逐步建立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机制,实现生态空间精细化管控;二是壮大农业发展优势,打造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严格落实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定位要求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夯实耕地资源保护底线,保障区域粮食供应安全。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地流转整体,整合农业空间,解决山地城市农业用地碎片化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在农业发展方面,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精细化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完善线上农村电商圈,谋划线下多级实体展销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快速流通渠道,做大做优特色农业;三是挖掘乡村资源价值,打造特色乡村群。全面梳理农业农村地区资源家底,识别核心发展资源。根据不同片区核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建设风貌等特征,统筹安排乡村群用地指标和布局、优化配套服务设施配置,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与整体风貌管控引导,打造特色乡村群,推动乡村地区全面振兴发展。

3.3优品质:依山就势,显山露水,打造精致山水城市

因地制宜,结合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要求和紫金山地城市特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山水城市。一是根据紫金县山地城市地形地貌、空间资源、交通条件等进行点状集聚开发,集中投放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增长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引领带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按照生态优先、紧凑集约的原则,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镇用地有序布局;三是以人文本,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和土地要素配置,补足民生发展短板,高品质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营造高品质生活[4];四是山水营城,以秋香江为主脉,打造不同特色主题的休闲文化景观带,完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三级公园体系,打通重要景观视廊,打造山水特色品质城区。

4、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在高保护要求下,生态发展区山地城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既要充分利用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政策倾斜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特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利用,加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本文尝试结合紫金县实际,探索粤北生态发展区山地城市推动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仅供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林坚.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21):14-15.

[2]管娟,莫霞.基于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J].规划师,2021,37(S1):43-48.

[3]浙江编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J].浙江国土资源,2019(12):4-5.

1 目前临江镇、古竹镇已划入河源市江东新区管理,但行政区划尚未进行调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