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3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陈家旭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近郊公园绿地空间作为城市与乡村过渡区域中的重要绿色斑块,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生态保护与游憩共享的双重功能。然而,当前近郊型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导致了景观空间服务供给缺口的增大,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能效普遍丧失。如何使城市近郊公园绿地做出适应大城市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响应,满足更加综合且复杂的景观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是风景园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阐述,该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功能,结合深圳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场地分析,主要从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理念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郊野公园的设计理念及手法,最后对城市郊野公园景观布局及详细设计进行论述,为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健词: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规划设计;自然野趣;休闲游憩

本文近郊区定义以深圳为研究基础,传统的深圳市城区划分为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圈层。城市近郊区域是指环绕在城市主城区外围,由于紧邻城市主城区,通常呈环行带状分布。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地带的郊野公园受到各方关注,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建设郊野公园。

  1. 郊野公园国内外发展概况

1.1郊野公园国外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等问题。20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郊野环境,各国在城市郊区建立绿化圈层,以防止城市无序扩张带来的生态破坏,郊野公园也由此应运而生。

1.2郊野公园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郊野公园的发展起步较晚,建设初期借鉴了其他国家在选址、规划、管理模式、功能、分类、客源、旅游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郊野公园建设、强调保护管理自然资源、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加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不断深化,为了修复和保护因城市扩张而遭受破环的郊野资源,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一些城市借鉴了香港郊野公园的建设经验,逐渐探索出符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的郊野公园建设路径,我国的郊野公园建设也在稳步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

二、郊野公园的功能

2.1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郊野公园重新整合了原有的农田、林地,引导场地内的村民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一方面利用各类景观资源,打造主题风貌区,便于游人全方位地欣赏郊野景观;另一方面置入诸多农事游憩活动体验区和配套服务站,满足游人的多元化需求。郊野公园的建设使部分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利用郊野旅游开展招商引资,同时可以修缮破旧的村庄,形成良好的村庄风貌,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2.2整合城乡景观空间

郊野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屏障,是控制城市向外扩张、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有力措施。郊野公园作为将城市和乡村有机联合的纽带,将城乡空间协调统一于绿色空间中,不仅塑造了环境宜人的城乡景观形象,而且建立了城乡之间的过渡带。郊野公园通过规划布局,优化原本零碎的农田、林地、水系、动植物群落等自然资源,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和功能复合的农耕景观、森林景观、滨水景观等,组建主次分明、跌宕起伏的景观序列。

2.3维护郊野生态环境

郊野公园一方面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维护了城乡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是对城乡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地带。尤其是通过建立内部游径系统,区分观光旅游区和生态保护保育区,约束了游人的活动范围,降低了游人观景的随意性,也降低了游览活动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生境的侵扰。此外,郊野公园的建设对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水系环境都起到了保育作用。

2.4传承城乡文化脉络

文化是郊野公园的精神内涵,郊野公园中不同的景观场景会带给游人不同的观景体验,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构成了民众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感受与认知。游人漫步在公园之中,仿佛在聆听地域发展的历史故事。同时,公园中的景观设施如雕塑、景墙、廊架等涵盖了丰富的城乡文化元素,体现了该地域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

三、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在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有一个问题要值得重视,即如何实现郊野公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其实质也是郊野公园的分区规划问题。而在规划设计中也有三个问题需要清楚,分别是景观塑造、功能选择与容量控制。

3.1景观塑造

首先,要注重郊野公园原始景观环境的保护。郊野公园景观风貌设计应立足现状资源和场地特色,以自然野趣为基调,以田园风光为特色,强化场地原有景观风貌、突出现状景观资源价值。在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同时,还应对原始风貌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提升景观品质。针对郊野公园所特有的农田、林地、水系、村落等要素进行典型景观设计,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组织景观风貌分区,明确各分区的景观特色。此外,不应忽视对郊野公园文化氛围的保护。应保护郊野公园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物质环境不受破坏,在保护其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加以利于。可通过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增加游憩功能等方法,可持续地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个性化的标识设计等手段,体现各郊野公园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

3.2功能选择

香港郊野公园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活动体系,其功能选择始终遵循“生态、自然、野趣”的发展理念。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重视功能开发,建设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游径,设计广大市民和游客使用是设计者心中要首要考虑的问题。香港郊野公园的功能规划在维护生态保护和市民游憩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其功能体系主要由远足、爬山、散步、跑步等环境友好型活动构成。总的来说,郊野公园的功能选择应以不破坏郊野风貌环境为首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制定满足不同人群的功能体系。首先,依据郊野公园游憩资源的价值与特征确定公园特色与定位,一般应围绕生态主题开展符合郊野环境特征的、凸显自然人文特色的、大众化的游憩活动。第二,因地制宜地布局游憩功能区和游憩项目,设计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游程需求的游憩线路。第三,合理布局服务配套设施。

3.3容量控制

游客量控制方面,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游人量,郊野公园高峰期的游人容量应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郊野公园宜根据保育强度的不同,划分为保育恢复区、整理调整区、配套服务区等,进行分级保护与利用,从而对郊野公园内的森林、河流、湿地、农田等各类生境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设施容量控制方面,郊野公园的服务设施应围绕游憩需求合理布置。新建、改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应以功能为导向,规模不宜过大,

三、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1郊野公园景观规划内容——生态、景观、旅游

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郊野的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区域,因此在建立郊野公园的时候要选择现状具有较高景观资源的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公园的建设周期,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与社会效益。自然美和生态美就是规划时的一个重要内容,郊野公园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保护自然生态,这也是开办郊野公园给人们传达的信息。第二个设计原则就是在保护过后适当的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所以旅游就是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在郊野公园里安排合适的旅游项目很重要。首先,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郊野公园内生态保护是主要的,景观和旅游是从属的,但生态、景观、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规划旅游活动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减少由于超量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确保景观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注意确定功能分区、测定环境容量、游人量、游览方式、路线和内容。第三,规划设计时注意景感的创造,讲究动态游览的步移景异的感觉,也讲究静态观赏的构图美和文化内涵的意境美。

3.2郊野公园景观开发强度——保留、恢复、利用

郊野公园的主要建设目的就是保护生态,过后才是对休闲娱乐的开发。需要突出表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等等,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开发,还原最真实的大自然。为此,可以将郊野公园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开发,分别是生态核心区、生态恢复区以及郊野游览区。

生态核心区主要生长的是地带性的植被,主要以繁殖地和原生地为主。不能在里面进行砍伐和捕猎行为。这一带是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将风景特色区域以及公园的景观保存起来,比如天然林带。保护就是郊野公园核心区域的原则,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特征。

  生态恢复区就是原来生态已经遭到破坏,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或丧失。靠近城市的郊野公园最易遭到的破坏有人为开挖、弃土、外来物种的入侵、森林火灾。此区域减少游客进入,需利用生态恢复手段进行生态恢复。

  郊野游览区就是供游客娱乐的区域,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的敏感度相对不是那么的高,是唯一可以进行适当合理开发的区域,但是并不是能够无限制的开发,这样同样会破坏区域的生态平衡。郊野公园是根植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及文化资源条件下的绿色生态本地环境和生物生长生息的场所。因此,根据每个基地的不同特色,应有与之相协调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设计,巧妙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

3.3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服务对象——自然、人与自然、人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合理疏理林线,以观赏草打造“绿原无垠草丛生”的郊野景观片区,设置芦花飞雪、露营地、林间栈道、儿童红色娱乐区等节点,让游人体验红军绿野行军的场景空间,设置体现国际文化元素的百花广场、国际友谊桥梁,以及传承红军精神的越野自行车、素质拓展等活力空间,观赏性极强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百花丛林景观。采用镜面不锈钢、彩色材料、观花树林等软硬景观元素打造一处充满活力动感、七彩炫丽的景观区域。

  1. 结束语

近年来,郊野公园由于现状基底良好,拥有天然的动植物群落,对保护城市生态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施城市郊野公园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将自然生态景观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对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保留原有生态资源,发挥基地内外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文化,为人们提供一个功能完善、满足差异化需求、风景优美的生态郊野公园。

参考文献

[1]适应城市增长的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优化[J].王云才,申佳可,彭震伟,象伟宁.中国园林.2018(10)

[2]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连接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纽带[J].刘文平.风景园林.2018(03)

[3]北京郊野公园环的转型[J].尹俊杰.北京园林.2017(01)

[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J].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风景园林.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