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士后制度对比及其启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中美博士后制度对比及其启发探讨

王云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010010

摘要:将中国和美国的博士后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对比管理体系,招收方式以及经费来源等,从各角度对比差异,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需求,学习其优秀的地方,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博士后工作长远发展有提供有利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中国;美国;博士后

引言:

中国和美国博士后制度在最初建立时,社会的认同以及规模都有着相似的标准。中国和美国的博士后体系对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后期国家长远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和美国的博士后体系的相似性

首先,博士后体系制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被国家政府机关强烈认可和支持。其次,为了促进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对于相关的科技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关于博士后的培养要求,可以是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或者是在高新科技工作过的人才,也可以是高等学校或者学术交流中心的科研人员。关于博士后制度的最终目的,除去培养造就或选拔一批高水平的年轻研究人才之外,还必须满足人才的社会需求,从事的研究方向一般都是该学科的前沿热点,具有较高水平,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最后,在一定的工作期限中,有一定的暂时性和过度性[1]

二、中国和美国博士后的管理上的差别

1 主导和限制关系上的区别

通过对比发现,美国博士后起步较早,且已形成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主要管理体系是以用人单位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过程进行自我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容易受研究发展和市场机制的约束。另外,为了鼓励博士后的发展,美国政府及社会力量投入大量经费同时提供了相对灵活的科技政策,对博士后长远发展有着积极影响[2]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借鉴美国博士后制度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政府组织实施的。由人社部门牵头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的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博士后日常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的博士后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相关的工作单位必须要经过管委会专家认可,且需要在主管部门监督下开展工作。

2 管理制度和招收多样化的区别

在美国,博士后制度是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被认可的法则,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约束。具体的招聘和管理模式中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单位对于博士后的理解也不同,概念相对模糊,并且作用和特点也各不相同。其中包括资助的经费和管理手段,考核方式,工资待遇都有一定的区别。

在我国,博士后人员界定明确,管理统一规范,形成了完善的博士后研究管理体系。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是最常见的招收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接受国家各方面资助,设定相关的岗位之后决定课题以及人选。

3培养的方式和重点上的区别

在美国,招收博士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聘请到有专业素养且临时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而申请博士后的人主要是希望通过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和等待,能够获取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待遇通常都比正常员工低。另外,根据数据显示发现,由教授自行决定招收的博士后,他们的薪资待遇通常是固定员工的1/2甚至是1/3。

在我国,博士后制度是以选拔和培养新一代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要目标。为了吸引优秀博士,博士后工资标准略高于同资历的固定人员。此外国家和地方还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博士后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4.社会的背景和法律制度上的区别

在美国,受自由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调节人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有非常完善的雇佣和人事制度体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博士后的工作流动以及招生过程并不能吸引太多人的注意。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人才流动,自主择业和双向择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想找稳定工作的思想对人才流动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在此背景下,对于发挥博士后制度的灵活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需要有人来打破[3]

5.管理体制的区别

在美国,不是所有的大学都会颁发结业证书,博士后留任学校执教的几率大概在87%左右,有79%的博士后有正规的执教经历。不同的学校对于博士后的管理体制和方式都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在美国博士后制度有一定的差异性。除此之外,美国的联邦政府未设立博士后的国家监督机构。

在我国,对于博士后的管理有着相对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拟定博士后工作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博士后工作;组织制定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流动站和工作站评审和评估、博士后研究进出站的监督管理及博士后评奖评优等一系列工作。

6.经费的来源呈多样性

投资和利益主要决定着美国博士后相关制度的建立。其中主要经费有三个类型,首先是企业资助发展研究的基金,其次是联邦政府的培训基金,第三是奖学金。最早的奖学金来自于国家性质比赛中获得的一等奖,有非常多的大学也设置了相关的奖学金,用来鼓励博士后发展。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设置了相关的培训经费用来发展。

在我国,博士后经费主要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财政部门经费,主要是设立科学基金,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博士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是各培养单位和部门设立的人才培养基金,相比较之下很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对较少,经费来源的渠道相对单一,这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博士后走向市场。

三、学习之处

1.拓宽博士后资金资助的渠道。首先,在国家统一拨款的大背景下,经费成为了推动博士后工作的方式之一,各培养单位需要积极拓展经费项目渠道。应当建立企业和单位共同培养博士人才的模式,建立专项经费,加大博士后的资助力度,为相关行业在某领域长远发展提供长远的支持。

2.完善博士后招收的管理体制。关于博士后的管理机制,主要是为了满足博士后工作发展。主要的管理方式,需要以用人单位为依托,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博士后发展的管理制度,为博士后展开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站单位需要根据一级学科为主要依托,搭建起层级管理方式,对于具体的事物要进行明确的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

3.提升博士后人才培养力度。根据招收的性质来确定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要求以及出站必须达到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博士后人才提升培养力度。特别是要严格把握进站和出站的审核机制,尤其是在进站签订协议之后需要加强相互督促和制约。严格考核过程,鼓励博士后勇于创新,对于思维比较活跃并且善于动手解决问题的博士后可以作为专项人才培养或储备人才,进而达到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通过对比发现,中美两国的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结构和科技体制的差异,中美博士后制度在培养方式、经费来源及管理体制上有着较大的差异,结合我国实际,吸收美国博士后管理的有益之处,进一步提高博士后社会认同,提高设站单位自主管理能力和灵活性等将对我国博士后制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莉莉. 中美博士后制度对比及其启发[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4):9-10.

[2]李福华, 姚云, 吴敏. 中美博士后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启示——基于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调查[J]. 教育研究, 2014, 35(12):143-148.

[3]姚云. 美国博士后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 教育研究, 2009, 30(1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