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秸秆多元利用 破解离田利用瓶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促进秸秆多元利用 破解离田利用瓶颈

赵云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畜牧兽医中心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之一,利用好可则变废为宝;处置不当,则可对环境造成危害。近年来,随着环保管控力度的加大,秸秆焚烧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尤其是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各级政府要花大量精力、人力、财力控制焚烧秸秆现象。为此,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势在必行。

一、泽州县秸秆资源现状

2020年,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9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6.6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8.1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2.82万亩、谷子播种面积4.32万亩。近年来,由于秸秆禁烧工作力度的加大,小麦收获后秸秆难于及时处理,影响下一茬作物播种,我县的农业种植结构由以小麦+大豆的一年两作为主,逐步向小麦+大豆(秋玉米)、春玉米的两年三作或小麦、春玉米的一年一作方向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也受粮食价格因素影响)。据初步统计,我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30.63万吨,其中:小麦秸秆15.43万吨、玉米秸秆11.14万吨、大豆秸秆3.09万吨、谷子秸秆0.97万吨,可收集秸秆量为26.7万吨。全县的秸秆产生量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秸秆。由于种植结构的改变,玉米秸秆产量呈上升趋势。

二、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23.64万吨,具体利用情况为:一是秸秆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约20.3万吨,占总利用量76%(小麦还田面积45.29万亩、玉米直接还田面积7.9万亩、大豆直接还田面积5万亩);二是有机肥生产肥料化利用0.026万吨,占总利用量0.1%(滋农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利用秸秆0.026万吨,离田收集小麦秸秆面积约0.09万亩);三是饲料化利用3.32万吨,占总利用量12.4%( 离田收集面积约10万亩,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

我县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其中以传统的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利用方式单一,缺少大型的秸秆转化(加工)利用企业带动,以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

三、焚烧秸秆的原因分析

1、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观念影响。我县的种植结构主要是小麦+大豆的一年两作,或少量小麦+秋玉米、春玉米的两年三作及小麦、春玉米的一年一作。小麦过后,农民急于赶种下一茬,如不及时处理小麦秸秆会影响复播大豆的种植,习惯于图方便省事,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种植玉米秸秆产量大,直接还田会造成土壤悬虚,不利于作物生长,病虫害还会加大,若将秸秆离田,增加了作业量,还不如直接焚烧秸秆方便,习惯于直接在田间一烧了之。

2、受农机机具的影响。一是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农机手为了提高收割效率,减少燃油消耗,降低成本,在作业过程中留茬过高,致使农民播种时易出现秸秆壅堵架耧,土壤悬虚影响出苗率;二是农机分布不均。大量的农机具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势平坦的乡镇,南部乡镇多数靠外地收割机收获小麦,外地的收割机难以保证收割质量;三是缺乏与丘陵地块相配套的农机具。机械化耕作更多适合于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地块,我县南部山区土地多为梯田,大部分地块较小,土层薄,土壤中石块含量较多,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目前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耕作机具缺乏,难以满足南部乡镇开展秸秆还田和复播的需求。

3、受秸秆离田收集成本高影响。一是离田收集机械投资高。一年中,秸秆收集就夏秋两次,秸秆收集时间短且集中。尤其小麦收获后,农民抢墒赶种下一茬,一般要在3-7天内将地里的秸秆处理干净,要将秸秆收集离田,短时间内需投入大量秸秆打捆机(打包机)、叉车等机械,过后这些机械将闲置很长一段时间,在机械投入成本方面过高,收益低;二是收集、运输费用高。据调查,玉米秸秆打捆50元/亩,小麦秸秆打捆40元/亩,加上运输费用送至秸秆利用(加工)企业达到250元/吨以上,而加工(利用)企业可接受的秸秆价位在100元/吨左右,收集与利用二者的价差较大。

4、缺少大型的秸秆转化(加工)利用企业。据调查,全县秸秆利用市场主体36个,其中:35个养殖场、1个有机肥生产厂。养殖场规模普遍较小,多数养殖场年消耗秸秆量都在500吨以下,对于转化利用全县秸秆来说是杯水车薪;泽州县滋农有机肥厂是一家以秸秆为辅料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可转化利用秸秆,现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年转化秸秆量在2000吨左右。以上市场主体转化利用的秸秆量占全县秸秆产生量比例很少。全县缺少大型的秸秆转化(加工)利用企业,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整体运作水平偏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难以推动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发展。

四、如何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

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是利用方式单一,离田利用率低。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多元利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稳定运行机制。

1、积极推进秸秆多元化利用:一是开展肥料化利用,通过将秸秆粉碎翻耕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方式,直接和间接还田成为有机肥;依托下村有机肥厂,高都、下村的畜禽类便处理有机肥转化点。二是开展饲料化利用,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依托大型养牛场、养羊场发展黄贮、青贮饲料转化。三是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依托巴公垃圾燃烧发电厂建立能源转化。四是发展基料化利用,依托食用菌种植户发展秸秆基料化转化。五是发展原料化,引进以秸秆为原料的大型加工企业。

2、培育秸秆收储运体系:目前,我县在金村镇、巴公镇、下村镇、东沟镇四乡镇范围内初步建成4个收储运体系,收储运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秸秆收集成本高,储运难度大,秸秆产业链短或缺失,尚未形成完整网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秸秆收集和利用,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秸秆收储运主力军,用工业的思维去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大规模的秸秆离田利用。

3、引进大型的秸秆转化(加工)企业:缺少规模化的秸秆转化(加工)企业,是我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短板。目前,离田收集回的秸秆主要用于养殖场饲料化利用、少量用于有机肥场肥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在我县还是空白。政府要采取减免税收,提供秸秆存储、加工等用地便利的措施,出台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秸秆收储和以秸秆为原料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秸秆综合利用龙头、骨干企业到我县投资,为秸秆离田利用打通最后一道关口,调整和改善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结构,破解离田利用瓶颈。

五、建议采取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切实履行起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工作的主体责任,以堵促疏,堵疏结合,为秸秆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多方参与

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建立奖励机制,对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力度大,全年未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的乡镇,给予奖励。整合农业托管、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有机旱作等农业项目资金,用于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补贴;整合环保、科技资金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资金上的奖励与扶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3、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发展和改革、经信、科技部门按照职责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推广秸秆利用技术、促进秸秆产业化利用;农业部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农机部门应当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离田收获、收集、打捆(包)、成型加工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力度;畜牧部门要通过发展草食养殖业,按照种植区域合理布局养殖主体,扩大秸秆青贮面积,实施秸秆过腹还田;交通运输部门落实秸秆运输优惠政策。各部门按照职责,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4、出台鼓励政策,惠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

对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我县将提供占地、用电、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便利,使各项政策惠及企业,减少企业的经济负担,积极支持社会各界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鼓励外地企业参与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