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态共生”理念下古街区的保护发展研究-以温州市苍南县霞关老街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基于“五态共生”理念下古街区的保护发展研究 -以温州市苍南县霞关老街为例

王艳超1 [1] 熊琦媛 [2 ]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在五态共生理念下老街的保护发展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现状、问题总结、五态共生理念探索、五态共生规划路径,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态共生;老街;保护

引言

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村比例较高,加快乡镇建设对推动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当今发展中也存在“千城一面”“古韵消失”等的问题,过于注重现代化发展而慢慢缺失特色文脉,导致人们归属感越来越淡。一座城市最能体现文化的是建筑,最能展现市井风俗的是老街。老街赋予了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基地,是对人文市井最真实的记录,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因此古街的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1 霞关老街资源现状

自然环境:海滨旅游资源丰富,海水质量等级较高,霞关老街背山面水,气候宜人,东濒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沿海沙滩、岛屿资源丰富。霞关老街经济来源以渔业为主,受工业污染影响小,老街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

人文环境:老街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和渔港文化,作为经济贸易港口,具有悠久的经贸文化。部分建筑有着百年历史,名人故居、百年老店共同构成老街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老街也具有丰富的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采茶戏、海洋文化节等。

服务要素:老街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排水设施冗杂,垃圾点设置随意,旅游住宿选择较少,购物商品门类较为单一,业态产业不够清晰。景点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海滨旅游开发处于无序状态,管理较为混乱。

2霞关老街问题总结

2.1城镇化导致老街空心化

随着周边城镇的发展,大量老街青年外出务工霞关老街现居人口大多为老年儿童,劳动力缺乏,产业逐渐衰落,面临空心化的威胁。同时老街内部许多闲置用房散落街边无人识,随着自然的侵蚀逐渐衰败,无法得到合理的保护。

2.2传统建筑整体性破坏

时间推移原有传统建筑被拆毁,出现自建建筑和整体老街建筑不协调。传统建筑年久失修,缺少正确的保护,部分建筑出现质量问题。老街地处特殊,常年存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传统建筑保护上受到了限制。

2.3产业发展无序性

第一产业渔业缺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鱼的年龄大多较大,导致第一产业的发展被削弱。第二产业没有的到重视。第三产业没有的到正确的发展,在系统性和正确性上都存在问题,存在选址问题,没有结合具体进行规划。

2.4街道空间杂乱特色缺失

街道杂乱,垃圾等的处理不适,整体环境脏乱。且由于街巷地势原因,物品运输及人员流动不便,垃圾运输靠人力,老人腿脚不便,不利于爬楼梯。街巷空间狭窄,居民活动范围较小,同时建筑采光受限。

3五态共生理念探索

以“五态共生”的创新规划理念来探索新型街区发展背景下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规划方式与路径,即集“生态优街”、“业态兴街”、“形态美街”、“文态活街”和“动态联街”的五位一体化体系。

通过利用老街独具特色的海域山地环境 (生态),挖掘当地海洋文化、海域风貌和民俗特色(文态),建立休闲交流、风情商业、文化体验不同风格的网红街区(业态),从而促进老街的交流空间、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形态),在霞关镇甚至更大区域体系范围内,利用互联网等配套技术来实现老街区域范围内联合动态发展(动态),最终实现老街共生发展。

4基于温州市苍南县霞关老街五态共生规划路径

4.1生态——修复与释放:整体生态规划

61a9e5e11f402_html_92b890c6f05a31be.png 关老街周边群山环抱,依山而建,笼罩在大海的怀抱之中。在老街生态优化层面,通过划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建设区等空间管制规划方法,来实现生态优先;并合理利用河流、农田等自然景观要素,促进老街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4.2文态——修补与传承:加固修复老屋及立面

保留老街房屋原有南洋、浙南文化建筑风格,修补或更新损坏部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尽量不破坏原有结构,经济适用的结构加固方案,始终坚持只修复不创造原则,从材料配方及工艺手法上还原老街历史面貌,确保修缮效果达到原汁原味。

4.3业态——重振与创新:街区整体规划

61a9e5e11f402_html_6cc2ebed125b2959.png61a9e5e11f402_html_3110166f7d377e7d.png 老街内部原有建筑内容基础上,考虑到居民生活需求和游客体验,将老街整体规划为风情商业区、休闲交流区和文化体验区三大部分。同时根据当地居民活动情况将整个霞关老街划分为为开放区、半开放区和私密区,在为老街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在最小程度上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4.4形态——梳理与重构:打造休闲场所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业态、文化、建筑等特点,利用原有建筑和空间,打造如下适合经营、文化活动的场地。

1.海洋文化中心

融合霞关镇当地依山傍海的地理风景、渔港风情、海洋贸易口岸和海防历史等内容,建造海洋与海防文化体验馆,将其打造为当地的地标建筑,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节点。该建筑主要包括海洋知识科普馆、台风VR体验馆、海洋生活文化体验馆、海洋经贸历史馆、海防军事科普馆、红色精神传承展示馆。

2.潮汐小广场

游憩、赏景功能于一体,打造游客和当地居民共享的特色公共活动空间,因游客与居民往来聚散,故名“潮汐”小广场。该广场既为老街居民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娱活动形式,拓展社交空间,调动老街活力,也为游客提供赏景和休息的场所,将其作为连接其他旅游景点的中转节点。

3.儿童活动角

利为了给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孩子提供娱乐活动场所,打造儿童活动角。该建筑主要针对6-12岁儿童设计,由三层房屋改建而得,入口开于二层,根据不同孩童的需求,上层较动,下层较静。内部整体以原木色调为主背景,并点缀以鲜艳色调,使家具的颜色、图案及小摆设变化多样,以激发孩童的想象力和兴趣。

4.5动态——复合与提升:构建电商服务站

霞关老街动态的塑造中,旨在以“互联网+”模式,通过一套电子商务平台、一套媒体宣传体系和一套主打旅游产品来进行动态推广。以"电商"来"链接"老街与城市的发展体系——在老街范围内构建"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海产品上行模式,推广特色海域老街旅游,发展了老街特色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文佳.现代教学建筑空间与 “开放式 ”教学[D].郑州:郑州大学,2003.

[2]王颖超.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2


1 作者简介:王艳超(2000—),浙江淳安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2152536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