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4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分析

李花英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 3511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篇文章中的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组别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有44例,给予对照组单独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添加利拉鲁肽,将两种不同治疗方式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用药安全性、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对比后差值显示(P<0.05)。结论: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良好改善,且用药安全性也较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价值分析


糖尿病是目前慢性病管理中一种高发疾病类型,更是影响中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因素,由于本病目前尚未有彻底治愈方法,所以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还需要患者良好的生活饮食管理,才能确保血糖水平控制在最佳状态。但若血糖水平控制不佳,长期血糖波动会对患者的机体机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1]。所以针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开展有效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才能避免高血糖进一步损伤患者身体机能,降低疾病的危害性[3]。为此,本篇文章中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开展了分组治疗研究,将设定的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独二甲双胍治疗,将最终两种治疗方案获得的临床效果在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治疗数据,提高糖尿病的疾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我医院收治的88例随机分成两组,病例筛选时间段为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组别划分为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和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3.0±2.2)岁、(63.5±2.3)岁,组间基础资料对比差值显示(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纳入标准:(1)此次研究筛选的病例均已通过我院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糖尿病疾病;(2)纳入的病例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智力功能均为正常;(4)此次研究内容均已通过纳入的研究对象以及家属了解认同,并自愿签署执行书。

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严重智力和语言沟通障碍者。(2)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伴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脏器功能病变患者。(6)无法积极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的患者及家属。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二甲双胍治疗,初始服用剂量为每次0.5g,每日用药两次,连续用药一周后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将剂量增加为1.0g,每日用药两次。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mg ,连续治疗7天后可将剂量调整为1.2mg,最高剂量控制在1.8mg。在治疗期间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三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开展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以及运动指导等一系列干预,避免外在因素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1.3观察标准

(1)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餐前、餐后2h血糖血糖水平,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在用药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2)详细记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β细胞指数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运用EDTA-K2抗凝管,首先抽取患者空腹左右静脉血1mL,测定运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胰岛β细胞指数检测方法为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25g,详细观察测定注射后患者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3)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表评定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记录调查时间段为治疗前和治疗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乐趣以及生活能力,每一项指标最高分值为10分,最终调查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临床效果判定

患者血糖指标在治疗后控制在最佳范围,经记录显示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则为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为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差甚至加重则表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相加的总和。

1.5统计方法

本文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和计数指标通过(61add30d4a0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描述/t检验、n(%)描述/x²检验,当两者数据差值达到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值显示(P>0.05);而通过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差值已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详情n=4461add30d4a0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s

餐前血糖水平/mmol/L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

实施前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观察组

9.2±2.1

6.3±0.6

11.3±1.2

8.2±0.7

对照组

9.3±2.2

7.2±0.7

11.4±1.3

9.1±1.1

t

0.2181

6.4752

0.3749

4.5787

P

0.8279

0.0000

0.7086

0.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结果对比差值显示(P>0.05);治疗后将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发现改善显著,组间指标对比后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n=4461add30d4a0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mol/L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观察组

8.7±1.5

6.2±1.1

15.4±1.2

39.5±3.6

对照组

8.8±1.6

7.1±1.2

15.5±1.3

30.1±2.9

t

0.3024

3.6672

0.3749

13.4881

P

0.7630

0.0004

0.7086

0.0000

2.3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对比

最终记录结果表明,采取联合方案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均较高,治疗总有效率已达到总例数的95.5%,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6.8%;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治疗总有效率仅有81.8%,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2.7%,两组数据对比差值显示观察组占据显著优势(P<0.05),见下表3。

3两组指标对比详情[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用药不良反应/%

观察组

44

24

18

2

42(95.5)

3(6.8)

对照组

44

20

16

8

36(81.8)

10(22.7)

x2





4.0615

4.4226

P





0.0438

0.0354

2.4两组生活质量对比详情

治疗前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评分显示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通过联合方案治疗后评分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两者指标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4。

4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n=4461add30d4a055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

睡眠质量分值

心理状态分值

生活乐趣分值

生活能力分值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观察组

6.5±0.5

9.3±0.7

6.2±0.2

9.5±0.5

6.1±0.3

9.1±0.8

6.4±0.6

9.4±0.6

对照组

6.4±0.4

8.5±0.5

6.3±0.4

8.6±0.2

6.2±0.4

8.4±0.6

6.5±0.7

8.5±0.4

t

1.0359

6.1687

1.4832

11.0858

1.3266

4.6432

0.7194

8.2787

P

0.3031

0.0000

0.1417

0.0000

0.1881

0.0000

0.4738

0.0000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联,且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进而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最终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由于当前糖尿病尚未研究出治愈方案,所以需要患者长时间用药控制病情发展。但由于多数患者治疗期间未能达到遵医用药行为、饮食控制及合理运动等自我管理[5],导致血糖指标控制不佳,加之随着病程的增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和疾病危害性[6]。二甲双胍属于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该药可有效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从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延缓和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7];但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增长,加之受到多数患者自身体质、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控制不佳等因素影响,单一运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有部分患者依然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情况,因此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才能避免血糖波动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8]。为此,此篇文章中对其患者采用了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两种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利拉鲁肽属于GLP-1类似物,通过皮下注射后能够有效激活患者体内GLP-1受体,并且能够对DPP-4的活性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能够促使胰岛β细胞增值,减轻胰岛功能损伤程度;同时该药还具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将其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最单磷酸醛苷活化的蛋白终使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延缓疾病发展,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9]。此文最终研究结果也已证实,观察组运用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各项指标改善程度、用药安全性、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

由此可知,对糖尿病患者及时采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避免长期血糖波动损害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最终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荣.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6):12-13.

[2]林梅芳,薛秉玮,许佳音.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9):31-33.

[3]邵琳.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甘肃医药,2020,39(5):422-423.

[4]汤开喜.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0):92-95.

[5]李丽艳.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及体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3):639-641.

[6]刘艺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6):26-28.

[7]詹智斌,王冬菊,宋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6):92-94.

[8]林百润,何美艳,王静.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78-81.

[9]常杰.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5):31-33.



作者姓名:李花英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5.4 籍贯:福建省莆田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科室:内分泌科 毕业院校:福建医科大学 现有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