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8
/ 2

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设计探析

金芳

中南院华创(武汉)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伴随着国家优化生育“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对幼儿园的规范化要求也越来越全面,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最新的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服务半径宜为300m,服务半径的缩小方便婴幼儿的接送,同时幼儿园数量也随之增加,幼儿园的设置几乎成为新建小区的标配。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相适宜的设计路径和空间营造方法,为相关幼儿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空间营造

引言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幼儿园建筑作为重要的居住建筑配套服务设施用房也在不断地增建,同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嬉戏交往、室内外活动的参与、活动中的知觉感知等都受到幼儿园建筑的物理环境影响,使得该类型建筑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幼儿园总平面主要由建筑用地(幼儿活动用房、后勤用房、管理用房)、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后勤用地(杂物院)与交通用地组成。其中,建筑的平面布局动空间也可以看作一种主从空间组织关系,室外活动空间作为从属功能空间,对作为主体的幼儿园建筑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内涵

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个早教场所。对儿童而言,幼儿园不仅是玩乐场所,还是接受系统教育开始的地方。幼儿园建筑特色只能从外观艳丽的颜色、卡通墙体涂鸦来呈现吗?形体多样及颜色绚丽就是幼儿园建筑的标签吗?这些都是儿童所需要的吗?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吗?这些问题的解答均需归到建筑的实质性问题上: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儿童喜爱的?对幼儿园实施科学建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看管儿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游戏空间,而且是给予他们一个由生活向学习转变的场所。我们可将它说成是儿童的另一本实体教材,儿童通过对建筑体的色彩、形式、空间及环境等的观察,对社会有初步认知并在心中深深留下印记。所以,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时,需重新规划幼儿园建筑每一个功能空间的框构,突破那些“封闭、不够自由、亲和力和想象力”的学校建筑设计局限。通过让儿童与建筑空间进行亲身接触,利用感官感悟到的事物来强化自身思考。在满足建筑功能诉求的同时,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空间。

2国内幼儿园在设计中的短板

第一,就整体布局来说,我国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偏规范化,外部造型乏善可陈,内部空间没有灵活性,教室面积一般较小,在做室内活动时不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伸展,且狭小的教室会让人感到压抑,并不适合教学使用,且身为主体的幼儿却很少有参与环境创建的机会。幼儿园里的家具比较规整,可变性不足,幼儿几乎无法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深度上进行创造性活动。第二,就建筑风格来说,当下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建筑风格都比较呆板,幼儿活动的空间较少,往往是几层楼外加一个活动场所的模式,建筑空间趣味性不强。充满活力的幼儿在这样缺乏趣味的空间内很容易感到乏味,并且仅有的娱乐设施大多不足以承载幼儿的活动需求,所以幼儿园中的幼儿时常需要错开时间进行活动。第三,就色彩来说,多数幼儿园建筑除几处涂鸦外,色彩较为单一,并不能带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第四,就行走空间来说,普遍是楼梯和走廊,不具有探险性质,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就上述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现有幼儿园的建筑空间设计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幼儿特性,很难让幼儿得到更好发展。

3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设计思路

3.1场地设计

幼儿园内儿童年龄为3~6岁,他们的身高和年龄对游戏设施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低龄段儿童和高龄段儿童在娱乐设施层面的需求,决定了户外活动的针对性及多样性设置。户外场地同样也是他们和大自然接触的主要场所,它与建筑同样对儿童有一定教育作用,儿童在自然中游戏,在自然中感知事物。户外场地设计定位在保证安全状况下为儿童构建一个系统化感官体验乐园,多种活动区可供儿童随意选择,符合各个年龄段儿童对娱乐的需求,让游戏伴随其快乐成长。

3.2主体部分

幼儿园主体部分分为生活单元,服务管理和后勤供应三个部分,生活单元部分分为南北楼,幼儿从位于建筑北侧的主入口进入,在门厅处分流,北侧部分通过走道直接进入,南侧部分经架空连廊到达,交通联系便捷。服务管理部分位于门厅西侧,与生活单元区紧密联系。后勤供应部分设在建筑东侧,有独立的出入口,各部分分区明确,功能紧密联系,动线互不干扰。为幼儿在园内生活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活动体验。在建筑立面及色彩设计上不仅考虑幼儿园的建筑特征,还需与周边住宅、商业相协调,建筑的主色调采用暖色调与住宅商业统一,建筑主入口处运用穿孔铝板,通过开设大小圆形洞口,再结合抽象线条,将立面进行分割,赋予幼儿园建筑良好的入口立面效果。

3.3室内活动空间设计

室内活动空间主要包含图书馆、活动空间游戏墙以及交通空间等。图书馆为缎带型设计,曲线书架为空间分割边界,图书置于书架上,书架采用彩色玻璃与木板的虚实结合设计形式,呼应主体缎带的同时也富有趣味性。活动空间游戏墙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孩子可以钻过大型的孔洞做游戏,孔洞也是小尺度活动空间的补充,而小型的孔洞则作为观察孔,用来满足不同游戏的需求,彩色的双层墙壁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增强孩子们的社交游戏爱好,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交通空间在满足通行的基础上,也在空间形态上拟合缎带的设计元素,同时在墙壁上也布置了大小不一的孔洞或相框,丰富步行趣味性

3.4丰富的室外空间

室外场地是幼儿室外活动的主要空间,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把户外活动单元和儿童30m直跑道布置在场地西南侧,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围合的庭院作为幼儿集中活动场地。通过一层架空连廊,交通核,活动单元和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空间按照合理的动线组合拼接,建筑空间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的形态。建筑外立面也由功能空间组合形成凹凸的造型,沿建筑一侧的室外场地被划分成若干小空间,为幼儿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我们在风雨连廊上开设镂空洞口,打造光影变化的灵动空间,符合孩子爱幻想、喜欢变化的心理需求,为整个园区增添了趣味性。小区配套幼儿园室外空间常常存在用地面积紧张,绿化较少的问题。我们在建筑屋顶设置空中花园,为园区增设了更多的绿化空间,结合屋顶绿化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作绿化灌溉和地面冲洗,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参观学习。

参考文献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地点,幼儿的成长期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国幼儿园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对幼儿园建筑外观的改造、幼儿园空间内部的布局以及自然材料的使用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完善措施,希望能给设计师提供帮助,在进行幼儿园设计时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为幼儿提供一个符合他们身心要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宋聪,雷嘉霖,陈双霖.幼儿园改建设计中场地与空间的活化再利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22):16-17.

[2]王晓露.互动空间在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沈思凯.昆明地区幼儿园活动单元自然采光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4]金蕾.视知觉理论下的扬州市明月幼儿园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19,16(30):98-100.

[5]秦秀丽,潘俊峰.幼儿园室内环境空间的设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J].西部皮革,2019,41(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