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摩疗法的形成与临床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中药膏摩疗法的形成与临床应用进展

崔玉娥 马小燕

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 中药膏摩疗法是指在体表病变部位涂抹中药膏剂,同时予以按摩推拿手法治疗,中药膏摩疗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中,汉代张仲景、三国时期名医华佗、肘后备急要方、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完善。近现代时期对中药膏摩疗法的创新点在于联合现代仪器治疗,如中药离子导入仪、砭石熨磨等,广泛应用于脑出血后遗症、脾胃病、骨关节病变、儿科病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症)。本文将中药膏摩疗法的历史形成、近现代应用范围、创新性应用特征进行分类介绍、综述。

【关键词】历史形成;近现代应用;中药膏摩疗法创新应用

中药膏摩疗法属于中医的一种外治法, 是按摩与药物配合运用的一种形式, 就是以药物配制的药膏为介质, 在施术前涂以中药膏药, 然后再施以按摩手法,将中药和按摩推拿手法相综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1]。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记载中药膏摩疗法之名,这里将“中药膏摩”与导引、吐纳、针灸相提并论,可见它是我国古代一种常用的防治疾病的方法,中药膏摩疗法也是古代常用的药摩方式之一,中药膏摩疗法具有气血调和、经脉疏通的功效,同时具有外涂中药的效果,是按摩疗法与中药外涂综合治疗方式,可增强临床效果[2]。中药膏摩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五官、骨伤科、内外妇儿等学科,对于伤筋骨损、肿痛、痛风、风湿痹痛、惊风、促进气血运行、调和脾胃、调整脏腑功能等病症效果较佳。本文对中药膏摩疗法的历史形成、近现代应用、创新应用等研究进行分类介绍、综述如下。

  1. 中药膏摩疗法的历史形成

最早《黄帝内经》中曾记载中药膏摩疗法的起源,记载了马膏膏法,属于中药膏摩疗法之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四肢重滞病人,可应用中药膏摩、针灸、吐纳、导引等综合疗法。同时记载了对于风邪导致的头风痛可予以药物涂抹于病变部位予以推拿疗法,名为头风摩散方[3]。华佗神医在三国时期常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治疗病变;《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华佗虎骨膏疗百病,同时又有丹参膏、摩膏、黄膏[4]。《太平圣惠方》汇集了膏摩方,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眼病、脚气风毒、腰痛、伤折等病变,其中赤膏治百病方最受人推崇。隋唐时期孙思邈应用摩生膏、丹参赤膏、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小儿疾患。《圣济总录》中记载必须联合应用中药膏剂与推拿按摩手法,用于治疗脱臼日久、筋骨伤肿痛无法忍、跌扑内损疼痛方。明清时代吴师机的《理渝胼胝文》中详细记录中药膏摩、按摩的效果,记载应用紫苏、生姜浓稠中药液涂抹胸腹部,用于治疗高龄病人食谷不化,夏季应用大蒜擦摩夹脊穴、又称皂荚摩膏、杏仁膏。千金要方中记载了防己膏、甘草生摩膏、乌头膏等[5]。中药膏摩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科常见病、慢性易复发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2、中药膏摩疗法的近现代应用创新

2.1 中药离子导入仪

中药离子导入仪是将中频按摩、中频导入中药相结合的方式,促使皮肤毛细血管、小动脉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具有对局部循环改善、调节、对粘连进行松解、经络疏通、镇痛消肿、抗炎的效果,适用于脑出血后遗症、手脚麻木、面瘫、头痛、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痛、颈椎病、风湿痹痛等各种病变的治疗[6]

2.2中药膏摩热熨疗法

可将中草药加热后应用布包好,置于机体一定的部位,做来回往返或旋转移动的治疗方式。将中药热熨与膏摩方法相结合,对于慢性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扭挫伤、腰肌劳损、肌肉纤维组织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对于热性病、出血性疾病不宜应用本方法,注意热熨时,要避免局部烫伤,热熨后暂不外出,注意避免着凉、避风。

2.3砭石熨磨中药透入疗法

可将中药膏均匀涂抹于已预热的砭石太极球上,置于肌体的一定的部位,顺时针按摩旋转移动的治疗方式。利用温热的砭石在肌体进行推摩,能受力于按摩部位的表层肌深层,加快人体微循环血流量,具有行气活血、通痹气、荣筋脉的效果,起到了通畅的作用,温熨疗法更加入了热效应使其促进血液循环、散寒祛瘀的功效加强、对于脾胃虚寒、腹泻、便秘患者效果显著。

3 中药膏摩疗法的现代应用

3.1 骨关节病变中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治疗

对颈椎退行性病变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推拿,在颈项正中部涂抹中药膏剂,推拿颈侧部位需轻度,约为2分钟,在大椎穴、风府穴推摩时间需稍长,同时在上背部涂抹膏剂,在冈下肌、提肩角肌、斜方肌部位予以掌按揉法、拇指按摩法、一指禅推法,重点穴位为天宗穴、秉风穴、肩外俞、肩中俞穴位,按摩约为3分钟,应用小鱼际顺斜方肌肌纤维方向予以10次直推法,渗透热量[7]

3.2 脾胃疾病应用中药膏摩疗法

对于久病脾虚泄泻予以中药膏摩疗法效果十分显著,中药膏剂药物成分为参苓白术散,病人为脾胃不和、脾气虚与阳虚、湿阻夹杂,予以健脾、化湿、理气、补气血阴阳,调补五脏。经2个治疗周期后,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另外,有研究发现,对小儿厌食症气虚型予以中药膏摩疗法,健脾益气助运,中药膏剂为消食膏,推拿处方为补脾经,掐揉四横纹,运内八卦,按揉中脘、足三里、摩腹,按揉脾俞、胃俞,捏脊,临床治愈率超过90%以上。

4、小结和展望

中药膏摩疗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为马膏膏摩疗法;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四肢重滞病人、头风痛病人予以膏摩、吐纳、导引等综合疗法。同时,三国时期华佗、明清时期也广泛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治疗临床各种病症[8]。近现代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药膏摩制作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医学中将中药膏摩疗法创新应用,予以中药离子导入仪器、深层肌筋膜冲击仪对脑出血后遗症、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手脚麻木、面瘫、头痛、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跌打扭伤、膝关节痛、颈椎病、风湿痹痛、脾胃病等各种病变的治疗。对于久病脾胃病予以中药膏摩疗法效果十分显著,对于脾胃不和、脾气虚、阳虚、湿阻、痰浊夹杂,予以健脾化湿、理气、补气血阴阳,调补五脏,同时可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气虚型,临床治愈率较高。现代医学中应用中药膏摩疗法治疗骨关节病变、颈椎退行性病变、小儿厌食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梁栋,牛琼,李霞,等.上肢康复机器人合并健宁膏膏摩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3):36-37.

[2] 苏志超,杜鑫,闫华琼,等.独活寄生汤联合膏摩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证3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20,61(3):217-221.

[3] 刘城财,宋柏林,刘鹏.膏摩疗法的历史与发展[J].饮食保健,2020,29(41):89-90.

[4] 熊震坤,薛明新.《肘后备急方》对膏摩的贡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383,390.

[5] 卢山,李建华,龚利.《千金方》中膏摩的应用与发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7):644-645.

[6] 李娟.通乳散结膏联合手法按摩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7):106-108.

[7] 江雪.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压力冲击康复按摩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9):195-196.

[8] 宋君霞,王丰.中药膏摩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