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费县石井冶金用灰岩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山东省费县石井冶金用灰岩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徐衍明

(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石井地区位于山东省费县境内,通过地质填图、钻探等工作,圈定了冶金用灰岩矿体。矿体赋存在朱砂洞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为微晶白云质灰岩,其矿物成份相对单一,主要为方解石,微细晶结构,块状构造。

对白云质灰岩矿层来说沉积环境是其主要成矿控制因素,后期的构造活动只能影响矿层的产状与分布,该类型白云质灰岩矿层的找矿标志主要有:a在地貌特征上,一般呈正地形,多形成耸立突兀的山体地貌。b岩石学特征,白云质灰岩矿石自然类型为微晶灰岩,风化面为灰~灰白色,新鲜面为青灰~灰色,呈较稳定层状,厚~巨厚层状产出。c植被一般不发育,显示出裸露山的特点。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及成因、石井、山东省

引言:费县石井地区有较好的冶金用灰岩矿成矿条件,在本地段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随后开展钻探验证,大致查明矿体的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等特征,圈定了矿体,估算了资源量。本文对该区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成因,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参考。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华北板块(Ⅰ)、鲁西隆起区(Ⅱ)、鲁中隆起(Ⅲ)、尼山断隆(Ⅳ)、尼山凸起(Ⅴ)西南。

1.1 地层

地层分布广泛,主要为寒武纪地层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⑴寒武纪地层

区域分布较为广泛,自底部朱砂洞组、馒头组、张夏组等均有出露,以朱砂洞组白云质灰岩、馒头组页岩夹灰岩、张夏组厚层灰岩夹页岩分布最广,总体展布格局:东老西新。

⑵第四纪地层

主要为山前组,冲积、洪积和残坡积地层沿河床、丘陵及沟谷等地带分布,主要岩性有粘土层、粉砂质粘土层、粘土质砂层、砂层及砂砾层等。


1.2 构造

区域上构造发育,主要有两种形式:⑴地层单斜构造,⑵断裂构造。

⑴地层单斜构造:区域上地层分布较为广泛,倾向东、南东,倾角2°~10°。

⑵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西—北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次之。

①北西向断裂,此类断裂规模一般较大,断裂走向由南而北从300°至335°,倾向南西,部分倾向北东,倾角70°-80°,呈南西盘下降的正断层性质,并出现多期近水平运动,发育30m-50m的断层碎裂岩和不同色调的断层泥,构成全区主体断裂格架。

②南北向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集中分布在全区中东部,形成时期为中生代。

③近东西向断裂,其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形成时期为中生代。

1.3 岩浆岩

区域上侵入岩分布较广。

侵入岩形成时代主要为:新太古代阜平期与中生代燕山期。

因沉积盖层被剥蚀,导致寒武系不整合面之下的结晶基底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新太古代岩浆岩,其中新太古代晚期中粒黑云石英闪长岩、粗粒斑状花岗闪长岩、粗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条带状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

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包括:辉石闪长玢岩,呈岩床侵入与寒武纪地层中。

2矿体地质

2.1矿体特征

矿层赋存在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地层中,呈正地形,南部有覆盖,北部裸露于地表。

矿层呈稳定的层状,产状稳定,倾角较小,连续性好。矿层沿走向长约1300m,沿倾向宽约500m。

矿层总体倾向30º,倾角5º,呈稳定的厚层状。

矿层真厚度一般14.14~41.36m,平均29.64m,厚度变化系数10.81%。厚度变化较稳定。矿石CaO+MgO平均品位53.72%;品位变化于52.47%~54.38%,变化系数3%,较均匀。矿石MgO平均品位3.29%;品位变化于2.55%~4.22%,变化系数18%,较均匀。矿石SiO2平均品位1.88%;品位变化于1.28%~2.75%,变化系数25%,较均匀。

矿层赋存标高+190m ~ +232.66 m。

矿层顶板的围岩为:白云质灰岩。

矿层底板的围岩为:二长花岗岩、二长闪长玢岩、白云质灰岩。

矿层裸露部分,表面风化明显,风化层厚度0m~3m,风化部分经取样分析达到工业指标要求。

2.2矿石质量

⑴矿石矿物特征

矿石为微晶白云质灰岩,其矿物成份相对单一,方解石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含量80%~98%,其次为白云石含量5%~20%、粘土矿物、氧化铁、极少硅质矿物等。

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的菱形,表面污浊,矿物颗粒大小较均一,一般粒径为0.1mm~0.25mm,少量可达到0.3mm~0.5mm,填隙物为方解石及粘土质、铁质,白云石晶体局部吸附有褐色粘土物质或燧石质、铁质。

白云石,他形-半自形粒状,横断面多呈菱形,粒径一般0.05~0.15mm间,多呈分散状或聚集状分布于方解石间隙中。浅褐黄色,略具铁染现象。

矿石化学成分

CaO+MgO品位变化率较小,较稳定; MgO品位变化率较小,较稳定;SiO2品位变化率较小,较稳定。

2.3 矿石结构、构造

白云质灰岩矿为沉积成因,矿石以微细晶结构为主,局部有重结晶形成的亮晶结构;薄片上微细晶结构

2.4矿石类型

本区白云质灰岩矿,MgO平均品位3.29%,SiO2平均品位1.88%,CaO +MgO平均品位53.72%, (K2O+Na2O)组合分析平均含量0.17%,S组合分析平均含量0.047%,P组合分析平均含量0.003%,工业类型为:黑色冶金熔剂白云质灰岩矿。

3矿床成因探讨

自从元古代以来至早寒武世,该区一直处于裸露状态,长期的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自东南缓倾斜的准平原地面。

海侵自早寒武世开始,区内沉积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先是陆缘海湾型滨海沙滩、后来广泛接受海侵,潮坪泻湖环境、陆源物质的大量涌入又属进积加积型沉积、后来海侵大幅较强,呈现退积加积特点。相应的在宏观上表现为岩性变化,李官组石英砂岩、朱砂洞组下灰岩段碳酸盐、朱砂洞组余粮村段碎屑岩、朱砂洞组上灰岩段泥晶白云质灰岩。本次工作评价的就是朱砂洞组上灰岩段。

4找矿标志

对白云质灰岩矿层来说沉积环境是其主要成矿控制因素,后期的构造活动只能影响矿层的产状与分布,该类型白云质灰岩矿层的找矿标志主要有:

a在地貌特征上,一般呈正地形,于地表多形成耸立突兀的山体地貌。

b岩石学特征,白云质灰岩矿石自然类型为微晶灰岩,风化面为灰~灰白色,新鲜面为青灰~灰色,呈较稳定层状,厚~巨厚层状产出。

c植被一般不发育,显示出裸露山的特点。

5结论

⑴对白云质灰岩矿层来说沉积环境是其主要成矿控制因素,后期的构造活动只能影响矿层的产状与分布。

⑵该矿床为稳定的海相沉积矿床,区域分布较稳定。矿区周围均有朱砂洞组上灰岩段地层岀露,尚有部分资源量,可作为远景勘查区。

参考文献:

[1]孔庆友、张天祯、于雪峰等,山东矿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5—297.

[2]张曾奇、刘明渭等,山东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108-136.

[3]韩吟文、马振东、张宏飞、张本仁、李方林、高山、鲍征宇等,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338-36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