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分析

张清 张杰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工务段 010010 

摘要:为使铁路工务段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铁路工务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提高线路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可全面推行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不仅可以使各项检修养护工作优秀展开,稳步提升设备制度,还能使劳动生产效率、设备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本文分析检养修分开制度中的领导机构设置与职责、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与工区人员的配制、线路车间检养修的生产秩序设计,以期对铁路线路车间维修方式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务段;检养修;分开制度;线路车间


在我国当前的铁路事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为促进铁路工务段线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通常会采用三级运营管理模式,由国铁集团、铁路局、基层站作为铁路工务段的维修部门。常见的铁路工务段维修组织管理形式包括修养合一、修养分开两种形式。比较常见的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维修组织形式为检养修分开制度,不仅能够使铁路养护水平有效提升,还能使我国的铁路更加安全、稳定运行。

一、检养修分开制度中的领导机构设置职责

检养修分开制度的领导机构设置必须要同具体的检养修作业情况结合起来,由组长、副组长、组员构成检养修分开制度的领导机构。其中可以由党委书记或者段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副段长来担任副组长,由材料员、职教科科长、安全员等组成组员。在检养修分来制度中的领导机构下还要下设检养修分开工作办公室,明确办公室的各个成员组成。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段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则可以由指导主任或者各科室负责人担任。

检养修分开制度实施过程中,只有明确领导机构职责,才能使各项检养修分开作业顺利展开,使检养修分开作业质量与效率提升,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有效追责。检养修分开领导机构首先要做好检养修分开实施的试点工作与试点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要及时地对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实施效果进行检查,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能,并进行有效监督。要求检养修分开工作办公室根据检养修分开制度的具体实施来制定更加科学、详细、具体的检养修分开实施管理细则,要针对检养修分开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要求调度科、安全科、材料科等多个职能部门明确其职责,做好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工作,并根据检养修分开实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检养修计划,要求安全科做好检养修分开制度实施的安全防火措施相关工作,调度科要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材料科则需要根据检养修分开实施的具体情况来协调、配置相关的养修机具。

二、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工区人员的配置

针对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实施情况,需要合理配置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与工区人员。在配置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例如维修工区,需要根据生产效率最大化配置人员,检查工区需要根据月度任务来配置人员。通常将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分为3个工区,并分别设置工长、班长以及线路工,线路车间主要由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技术员、安全员以及技工人员组成。

三、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的生产秩序设计

为提升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要确保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秩序合理。根据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经验来看,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秩序具体包括检查、数据分析、制定计划、作业以及验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质量与效率。

(一)检查

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先检查线路,然后制定完善的检查体系,通过全面检查、动态检查、重点检查以及临时检查等多个部分构成线路车间检查体系,并根据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实施具体情况建立覆盖车间、维修工区、检查工区以及线路工区的检查网络。应用动态检查的方式每一周检查管内设备,应用静态检查方式,检查管内1/3的设备,并在检查结束后作出评定;应用重点检查的方式检查重点设备及薄弱地段;每月一次检查工区、线路工区的管内正线设备。还需要根据相关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要求检查车载式检查仪器、轨道检查车等检查仪器设备,看其是否存在不良问题。

(二)数据分析

为确保后续的检养修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生产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做好数据分析工作。要求线路车间相关工作人员结合《轨控周报》、《督导通报》等相关的信息资料,来对各个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各个工区的检查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着重分析质量薄弱处,分析导致该工区的产生质量薄弱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得生产更加顺利进行。分析各个工区的轨控情况,并根据轨控分析结果来形成轨控分析周报、轨控分析月报,为后续的检修作业提供参考依据。

(三)制定计划

要想使铁路工务段车间检养修质量提升,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检养修作业内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检养修作业内容、任务质量目标、生产计划等来对检养修计划进行编制。在检养修技术制定时,要尽量确保计划内容详细、完备,可以包含月份铁路工务段车间设备月份检查计划、铁路工务段车间设备季度检查计划以及铁路工务段车间线路工区周计划。在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计划制定结束后,要及时将其上报到相关部门审核计划,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

(四)作业

铁路工务段车间检养修作业的质量受到设备状态、生产计划的直接影响,基于此,在铁路工务段车间检养修作业中就必须要结合铁路工务段的任务质量数来设计合理的作业计划。首先,要求相关的作业操作人员在铁路工务段车间检养修作业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并可以应用综合作业的方式,提升作业效率。其次,在起道作业时,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作业中出现捣四面镐问题,必须要做好划撬工作,还要使拔改工作质量提升,针对起道过程中的直线段“S”弯,作业人员可以利用长弦来实现改到目的,对两弦穿袖的长度进行严格控制,通常要将两弦穿袖的长度控制在5m以上,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整改起道作业中的问题。再次,根据大量的铁路工务段车间检养修作业经验,如果在养护周期相对较短的地段,作业人员可以灵活地应用垫板进行作业。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垫板的数量与厚度,避免出现超垫的问题。最后,要高度关注钢件修理工作,并针对钢件修理中存在的焊缝不良等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五)验收

在检养修工作结束之后,需要相关的作业操作人员来进行验收工作。需要作业操作人员对检养修工作进行自检,然后分别由工长、队长根据“三检”相关内容对工区的具体作业进行抽查,从而使工区作业质量得到保障。根据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为提升工区作业与验收检查的准确性,验收工作中必须要安排专门的维修工作人员进行跟班作业,不仅能够为作业操作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作业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监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为促使我国铁路工务段的养护水平不断提升,要根据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对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进行积极探究,从而提升铁路工务段线路的维修质量,促进铁路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任轶南,霍凯宇,宋峰波.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8):00133-00133.

  2. 裴金昊.普速铁路维修体制改革下线路车间主体作用探讨[J].决策探索(中), 2019,603(01):52.

  3. 王杰.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3016.

  4. 刘玲.铁路工务段线路车间检养修分开制度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7,(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