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蔡桂凤

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 511400

摘要:对于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而言,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在国家推进粤港澳互利合作以及协同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被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推进过程中,必须对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方面受到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带来的影响予以充分认识。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我们了解到,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开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工作中,可以促进对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提升;在对不同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在一些具有较高可达性的地区,开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工作,可以对区域经济格局走向均衡发挥出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交通网络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

引言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着区域经济不均衡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区域经济格局的均衡性,在大多数地区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制定过程中,需要主要关注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提升区域经济格局的均衡性。在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方面,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难易程度,通常受到运输条件好坏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交通运输。

1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路径分析

在城市具有了更高的可达性以后,就可以对城市之间进行各项生产要素的流动,比如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等,从而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频率、规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城市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方面流动速度和规模进行增大,生产要素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被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实现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通过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可以对城市经济发展予以有效促进。因为加快了各项生产要素的流动,一些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会吸引更多厂商前来选址,从而形成厂商聚集的形势,并且可以借此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而这对于城市经济增长而言可以带来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可达性的提高,对于一些城市而言,也会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隧道效应”。这种效应可能在一些不具备吸纳生产要素能力或者吸纳能力较弱的城市中出现。由于对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建设工作,对这些城市的可达性进行提高,造成了城市中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更快的向外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经济增长。

而之所以在非均质空间条件下会产生一项两种不同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城市之间的初始经济、社会等条件上存在差异性,可达性提高的程度、模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对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建设以后,为不同城市所带来的影响产生了差异,在这一背景下,不同城市所获得的效益并不相同。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因为对快速交通网络进行了大力发展,所获得的优势存在不同,从而导致获得的经济增长机会存在差异性,这也最终造成了城市经济增长规模具有较大差距,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城市的地位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均衡性带来影响。

2可达性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影响

2.1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基本情况

在反映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方面,变异系数是一项重要指标。在粤港澳大湾区2008年到2017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结果中显示,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方面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值平均保持在1左右,这一点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不均衡的区域经济格局。其次,结合2008年变异系数值,通过与2017年变异系数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存在着下降的情况,但是这一下降趋势表现的并不明显。通过详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可达性方面的明显提升,可以发现在这一地区,通过实施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均衡性具有着积极影响。

2.2粤港澳大湾区可达性变化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关系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分析是否对其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带来了差异性影响,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可以按照可达性高低、地理位置临近等实施分类分析。首先,将城市可达性均值作为依据,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可以划分为两组,其中广州、佛山、香港、深圳以及东莞等城市的可达性超过了均值,可以划分为可达性高的一组,而江门、中山、澳门、珠海、惠州以及肇庆等城市的可达性低于均值,可以划分为可达性低的一组。其次,通过将地理位置临近原则作为依据,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可以划分为三组,分别为珠中江澳、深莞惠港、广佛肇。最后,针对两种采取不同分类标准所获得的结果,实施了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分类方式得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

分类方式

包含城市

2008年变异系数

2017年变异系数

变化率/%

按照可达性分类

广深佛莞港

0.7

0.5

-29

江惠中肇珠澳

2.22

1.9

-14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广佛肇

0.48

0.4

-17

深莞惠港

0.83

0.62

-25

珠中江澳

1.93

1.77

-8

首先,在按照城市可达性分类的结果中表明,在广深佛莞港等城市,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在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为0.7,在2017年为0.5,降低了29%。这一现象说明了在可达性较高的地区,随着开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工作,地区的经济格局均衡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而在江惠中肇珠澳等城市,具有较低的可达性,在2008年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变异系数为2.22,到了2017年,变异系数为1.9,下降了14%。这一现象说明了在可达性较低的地区,随着开展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区域经济格局不均衡情况,但是相比于可达性更高的地区,这一改善情况并不显著。

其次,按照城市临近原则进行分类的研究结果中表明,从2008年到2017年截止,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进行排序,对应的城市分组都是广佛肇、深莞惠港、珠中江澳,这一现象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为稳定的区域经济格局,同时在广佛肇等城市,具有最为理想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而在三组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方面,2017年相比于2008年都有所降低,这也表示在三组城市内部,都在经济格局均衡性方面得到了提升,城市的经济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促进。

结语

在当前我国各个城市中,逐步开展了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也不例外。借助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工作,可以对城市的可达性进行提升,促进城市内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成林,柴庆元.交通网络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8(07):71-79.

[2]贾善铭,王亚丽,位晓琳.粤港澳大湾区多极增长格局下广州交通发展对策的思考[J].城市观察,2019(01):19-26.

[3]邓雪滢.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30):37-38.

[4]张璇子.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