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

胡月

中共喀左县委党校 辽宁省 朝阳市 122300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态势的加剧,北冰洋冰层加速消融,并出现持续无冰的时段,北极在保持其战略地位和科研价值的同时,其能源潜力和航运价值不再处于设想阶段。本文以“冰上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经济。

关键词:冰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经济;中俄合作

1、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实际进度

2017年11月,中俄两国再次就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新的共识。

一是包括中远海运集团已完成多个航次的北极航道的试航。

二是两国交通部门正在商谈中俄极地水域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不断完善北极开发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础。

三是两国企业积极开展北极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正在商谈北极航道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此外,中国商务部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正在牵头探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北极地区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科考等全方位的合作。

2、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与中俄共建的“冰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地缘政治空间的向北延伸具有重要意义。“冰上丝绸之路”也将成为摆脱美国设置的地缘政治困局的有力对策。北极地区丰富的能源,可保障中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北极航道的开通不仅促进运输线路的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地缘政治安全,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北极航道也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航运距离,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可提升中国与美加、北欧五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贸地位。从整体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将加速中俄之间的合作进程,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北极利益,从而推动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维护自身利益。

3、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政治优势

从北极战略和北极政策来看,中俄两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北极战略和政策,而且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国都认可俄罗斯政府北极地理位置优越,重视北极地区的发展,两国都致力于推动北极航道的建设,目标存在一致性,推动着两国的北极合作。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在欧美对俄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在北极地区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北极事务,2013年中国成为了北极理事会观察国,享有生态保护、科学考察等权益,承认北极国家按照国际海洋法在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2018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从中俄两国关系来看,中俄两国近年来密切发展,互信程度不断增强,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政治基石。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俄关系继续朝着守望相助、高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增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推动着“冰上丝绸之路”大型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了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中俄传统上同是陆权国家,围绕自己的周边沿海(主要是欧亚大陆的北端)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风险相对较小,困难相对较少,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对“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创新,也是中俄关系新的增长点和出彩点。

4、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缘经济优势

中俄在北极合作中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俄在能源领域存在较强互补性,积极进行能源合作,满足了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俄罗斯是世界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能源领域互补性强,俄罗斯各部门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的依赖性强,能源出口是重要的国民收入。俄罗斯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在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及欧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开辟、扩大出口市场,保证出口收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持续上升,国内石油、天然气持续供不应求,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进口大国。中国为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安全,也在积极拓宽天然气、石油等进口渠道,争取参与天然气勘探、加工等环节。中国资金充足,国内勘探技术成熟,市场广阔,能够满足俄罗斯在资源开发和出口等领域的需求,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俄两国是邻国,在能源合作过程中,海陆运输、管道运输方式快速、便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优势明显。

总之,中俄在北极地区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为俄罗斯提供资金的支持,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场,同时,俄罗斯满足了中国对于能源、航运等方面的需求,拓展了中国能源进口渠道,中俄经济的互补性推动了“冰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发展。中俄共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地理上还具有天然的便捷性,也有利于弥补中俄关系“政热经冷”的短板,促进“一带一盟”地缘经贸合作。

5、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路径

首先,要以造福全人类的价值理念为导向。北极问题事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传统的“零和博弈”国际秩序观在解决北极问题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国际秩序观的束缚,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在北极地区推动不同行为体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其次,要从多个尺度打造稳固可靠的“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关系网络。从国家尺度来看,中国要加强推动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建设,展开多领域、多层次和多渠道的合作,同时,“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加强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合作,打造可靠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网络。从个人尺度来看,北极原住民和所在国家存在着权力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平、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而原住民对待“冰上丝绸之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并且还会通过尺度上推,影响沿线国家的态度。

最后,要以科学探索谋求合作开发,以合作开发谋求和平发展,中国目前参与北极事务的最主要途径仍是科学考察。一方面,要不断拓展科考的内涵,增加全球层面上的议题,拓展科学考察的边界和范围,不断发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优势,树立良好、负责的国际形象,为保护地球和全人类未来的发展做好科学监测,也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要主动通过科学考察的方式,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全面合作,致力于研究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运用好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优势,引领“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落实与深入推进。

结语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需要继续发挥地缘优势和互补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引领,深化合作机制,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法规则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推动多方多边参与,开放式合作建设,促进亚欧北部的互联互通,平衡和重塑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政治格局。

参考文献

[1]陈明辉.中国图们江地区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探析[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1,5(05):64-82.

[2]宋璐.“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下中俄北极油气资源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21.

[3]常吉.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

[4]刘广东,于涛.“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1,5(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