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9
/ 1
摘要目的应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或神经内、外科完成VFSS检查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PSD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P将其分为肺炎组及非肺炎组,对其一般资料、鼻饲情况以及基于VFSS的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评级、咽通过时间(PTT)、咽部残留(PR)、主动咳嗽、饮食调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评估肺炎组及非肺炎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FSS结果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与肺部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肺炎组29例,非肺炎组76例。肺炎组与非肺炎组患者在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合并2型糖尿病、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PAS评级、咽通过时间、咽部残留、饮食调整等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合并高血压或房颤、白细胞数量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部位、年龄≥65岁、2型糖尿病病史、鼻饲管饮食、主动咳嗽以及基于VFSS的饮食调整、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与肺炎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对影响患者肺炎发生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干卒中、双侧半球卒中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半球卒中患者;年龄≥65岁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高于65岁以下患者;PAS评级>6级、咽部残留、咽通过时间延长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而主动咳嗽是抑制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65岁、双侧半球及脑干卒中、PAS评级>6级、咽通过时间延长、咽部残留是PSD患者发生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咳嗽是抑制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