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新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赵国庆 1 赵镇 2 赵晓丽 1

1.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山西,临汾 041000 2.山西省临汾市防雷减灾管理中心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多年来都是雷电防护的薄弱环节,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的改善,已改过去的小平房,盖起了小洋楼,高层建筑物的增加和各类无线电设施、通讯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等现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这也是雷电入侵的诱因,同时防雷知识宣传不到位、雷电防护知识缺乏、防雷技术无统一规范,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不断发生。本文根据大部分农村防雷现状分析,提出简单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1 引言

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活的提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诱发极端天气出现次数的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的改善和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雷电灾害对农村的危害程度不断的加深,使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逐年增多。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放电现象,它孕育了世界万物,同时也会给万物带来灾难,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雷电造成的灾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对电子、化工、能源、医疗、电力、通讯、银行等各行各业都造成极大破坏,经济损失急剧增加。雷电,已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对人类造成最严重危害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确定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但是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臭氧,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另外打雷还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其生成硝酸盐,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雷电能制造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

2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全球气候变暖已被大家所认知,它所诱发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在频繁发生,由于热力条件的作用下,就雷电灾害而言也随之增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气象灾害丛书——雷电灾害》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雷电灾害发生在农村。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的雷电次数约为一千六百万次,我国的雷电灾害高发期是6-8月,高发时段是115-17时。从山西各气象站近三十年观测资料来看,全年雷暴日数基本在二十至五十天之间。我们临汾市平均雷暴日数为25.8天,最多年份出现在1991年,为39.8天,最少的年份出现在2009年为12.9天;从空间分布看,雷暴日数东西两山较多,平川较少。

2.1防雷意识淡薄:

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但农村人民大多对防雷知识了解甚少,防雷意识浅薄,农村防雷基础设施简陋,劳动场所无相关的雷电防护措施,防雷设施没有安装或安装不规范等因素,使农村遭受雷电灾害的数量也在随之上升.另外,农村的地形平旷等特点,给雷电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防雷设施装置不完善

很多地方仍然是安全防雷的空白区,只有少数的医院、学校、工厂、单位等公共设施安装有防雷装置,广大农民房屋、田间地头等防雷设施基本为零。尤其是农村的建筑主要是砖瓦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建筑物上大都没有安装避雷针、引下线等装置,电源线路没有防雷电波入侵防护措施,地面没有安装接地网或简单的接地散流导体等。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电话等有线机电设备进入各家各户,农村的建筑房都是杂乱无章的排序,所以拉的通讯、信号线路也凌乱无序,架空线很长,线上没有任何防雷保护措施,入户处也没有安装任何避雷器;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都在屋顶放置,没有防雷设施进行保护范。而且野外通信、输电线路对雷电产生、泄流环境改变极大,具有强大的引雷作用,增加了农村遭雷击的几率;田间作业区域没有安全避雷场所,雷雨天气只能树下或找一简易地方躲雨,也增大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3 防护雷电的方法

3.1 雷电灾害的形式

雷击主要有三种破坏形式:一是直击雷、二是侧击雷、三是感应雷(雷击电磁脉冲)。所谓直击雷,简单地说,就是雷云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的迅猛的放电现象,它会造成建筑物毁坏,人畜伤亡、电力和通信线路中断、油库爆炸和诱发森林大火等。侧击雷就是雷电击中旁边的物体。另一种是雷击电磁脉冲(LEMP)和雷电过电压,俗称感应雷或二次雷击。由于带电云层的静电感应和强大的瞬间变化的雷电流在泄放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易在各种管道上感应出高电位,在各种导线上(如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控制信号线、电话线等)感应出雷电过电压波,可达几十万至几百万伏,这些过电压波沿着这些线路进入室内,毁坏内部设备和造成人员伤亡。它主要对微电子设备、通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家用电器等造成破坏。

3.2 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人士对建筑物上及电子设备系统应安装规范的避雷装置。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起到雷电防护作用。

3.3 宣传雷电防护知识

在雷雨时,人们要有避雷安全常识,每年汛期前对农村人口进行雷电防护知识宣传。

3.3.1 在室外遭遇雷电天气时

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线杆、路灯、公用电箱、大树、旗杆等,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应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金属制物体,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雷雨天,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3.3.2 在室内时电闪雷鸣时

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电灯等电器设备,远离电话线、网线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最好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4 雷电防护是气象人的义务和责任

加强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科学认知雷电的知识水平,增强防御雷电灾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推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职能、涉农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的原则;以5月、10月的科普宣传大行动为抓手,以电话、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举办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等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全力、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应把防雷科普知识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将防雷科普知识纳入到基础教育当中,最终的目标是让防雷科普知识达到人人皆知、人人重视的程度。

天有不测风云,气象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气象灾害风险管控和安全发展理念,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雷电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必须增强防雷意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雷知识,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安全红线,未雨绸缪,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治能力,坚持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张辉. 农村雷电防护技术分析.农业与技术.2018,02

[2]杨剑虹.李爽等,新农村建设中的雷电防护.农业与技术,2016,04

[3]朱文超,农村雷电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1,23





1 作者:赵国庆(1966.08--- ),2008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高工。

61c40b32b9423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