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田莉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四川省 620460


摘要:近年来,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经与生产生活实现了深度融合,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云计算技术日渐成熟与应用的支持下,财会行业中财务智能化已经是主流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推动财务智能化发展,为提升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财务智能化发展也给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应主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为高职财会人才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提供支持。鉴于此,基于提高高职财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力角度考虑,本文深入分析“财务智能化趋势和高职财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财会人才

一、财务智能化的内涵概述

所谓“财务智能化”,指的是财务流程向智能化方向转变。通常来说,财务智能化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于业务及企业财务相融合的智能财务共享平台,这是财务智能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二是基于商业智能层面的智能管理会计平台,这是财务智能化转化发展的核心;三是基于人工智能基础上的财务智能化平台,为财务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方向发展和目标。

二、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系统集成化

财务智能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系统集成化。系统高度集成化指的是基于财务智能化系统开展财务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财务工作数据处理,可以让原本分散的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和集成化。不仅如此,在财务智能化系统支持下,企业内系统和外系统的集成度更高,可以协调地展开工作,从而有利于大幅度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为企业财会工作同步处理多业务提供了可能。

(二)自动化终端

在财务智能化趋势下,财务信息采集终端具备自动化特点,使得财务信息采集工作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既可以保证财务信息采集质量,又可以保证财务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如X-smart系统在信息采集上采用智能化采集方式,具体操作为运用集中采集模式或者远程采集模式来扫描票据,并在后台上使用OCR来识别和捕捉经扫描和质检的票据影像,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采集信息来分类管理票据,在此过程既实现了票据的自动化录入,又实现了票据各要素信息的完整采集,这样一来,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在系统支持下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财务信息共享

财务智能化趋势的新特点除了系统集成化和终端自动化之外,还包括财务信息共享。基于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财会工作集中化处理,但是集中化处理增加了财务风险,这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谋划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从最初的简单的记账功能,逐渐发展到为财务决策提供支持,侧重于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和风险控制。由此可见,财务智能化引领的财务共享升级,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财务智能化趋势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立足财务智能化趋势,科学制定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高职财会专业尚未考虑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实际需求,这使得财务人才培养结果与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相脱节,分析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主要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对财务智能化认识不足,由于思想上的片面认识导致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缺乏财务智能化相关内容,进而使得高职财会人才培养中无法体现出财务智能化趋势,最终会导致高职财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当前财务智能化发展需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立足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财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既要考虑高职院校在财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特色,与本科院校区分开来,又要充分考虑适应当前财务智能化技术应用趋势。因此,在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应着重培养信息技术会计方面的实务型人才,并加强学生网络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并突出会计专业实际爱你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在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既要融入财务共享平台知识,又要体现人工智能,使得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财会专业知识,还具备财务智能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并在市场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基于高职财会专业课程建设现状来说,在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专业课程建设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财务智能化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中占比低,当前财会专业课程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等,财会分析、财会管理等课程少之又少,即使开设了此类课程,也在实践中,没有关乎此刻课程建设和质量,致使现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无法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下,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至关重要,以期通过整合优化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促进财会人才培养和财务智能化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当地增删课时和课程内容,如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等,可以适当地降低课时比重,并将其重要性适当地降低,旨在增设财务智能化相关课程内容和课时;二是跨课程整合,如大数据技术应用、财务共享、电子发票管理、数据分析课程等整合,为达到最优的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应注重证券投资学中期货、期权、对冲交易等课程的整合,以控制商品和汇率结算成本。三是新增跨专业课程,如统计类、金融类等课程,同时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增设创新创业思维的相关课程。不仅如此,为了促进高职财会人才向财务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还要增设数据库系统、C++等语言类选修课程,不断强化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财会专业教学方法适应性改革

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下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突出的滞后性问题,无法满足当前高职财会教学工作需求,进而无法保证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加强财会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至关重要,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财务智能化发展需求。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机结合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教学,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财会专业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智能化的理解。在具体的举措上,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线上教学可采用微课方式,积极利用线上精品课程,深度解析财务智能化趋势,使得高职学生对财务智能化具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为后续学习提供支持。如以财务智能化为主题的理论授课视频、会计职业场景视频等,对学生展开“会计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实操能力”等阶段性培养,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提供实时指导。二是在线下教学中,针对线上学习问题,高职财会专业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财务智能化知识点,不断深化学生对线上知识的理解。三是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以会计循环为基础,经济业务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财会专业知识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智能化趋势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财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并注重教学方法、课程等的适应性改革,才能确保高职财会人才高质量发展,以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晓阁等.人工智能时代下财会人员职业胜任力情况调查--以广东省330家企业为例[J].商业经济,2020(04):20.

[2]吕京丽.人工智能背景下财会人员职业再规划与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6-30.

[3]刘勤等.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