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林日镜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 福建 尤溪 365100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教育上也侧重于综合能力培养。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学生也由原来被动学习模式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模式。此种情况下,针对老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课堂的评价情况整体汇总成教学评体系,以此为导向,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评;数学学习;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评一致性是一项硬性规定,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有机统一。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老师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做部分调整,难易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进而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相关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中的作用

1.老师是答疑解惑者

课堂上,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整个教学进程的统筹者。课堂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整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整个课堂中可以穿插着习题或多媒体播放等环节。老师既要讲解基础知识,也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一步步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的解题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出发点,将学习内容合理安排,细心讲解。

  1. 老师是心灵启迪者

初中数学在初中整体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成绩的好处直接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那么,老师需要将数学思想逐渐渗透到课堂中。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将每组结论进行对比讲解。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才是这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解题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单元教学

1围绕评价标准,启动备课程序

在初中数学整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大纲规范的范围内,将每个阶段的任务分解开来,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方案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平均分配到每个阶段。备课阶段是老师教学任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部分。老师在备课阶段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也要顾及到本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每一节课的备课中,要以学生为主,难易程度相结合,板书与习题平均分配,多媒体等创新模式融入教学,让学生增添学习兴趣,掌握解题本领。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是重点,即要具备辨认一对数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假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这个知识点抽象性较强,不容易理解,老师通过采取举例方式:“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双方每胜一次得3分,每输一次得1分,某个团队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力争在整个联赛26场比赛中取得45分的好成绩,那么整个团队胜负分别为多少场?这道例题充分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及其概念。

2依据评价过程,明确师生角色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好老师和学生的不同定位和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内容的主导。在课堂上,老师逐渐转换角色,从原来的主导者逐渐成为现在的引导者,鼓励者和服务者。老师的细心讲解和引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大胆的思考在老师鼓励下能更好的发挥。

初中数学逻辑性较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举例说明。在讲解“概率”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化、生活化。通常会列举几个例子:第一,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花2元钱买一张彩票,但是最后公布的中奖名单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都是具体几个人,那么能中奖的概率有多呢?第二,妈妈手里有一张电影票,家里的哥哥和妹妹都想去看电影,妈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电影票改给谁呢?这两个例子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解释了“概率”,在了解概念之后,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动手实践,积极主动来解答题目中的问题。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概率”的概念,扩展了解答问题的思路,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3延展评价主体,增强课堂体验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一方面检验督促老师更好的规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总学生的反馈中反映出老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由原来的简单投票方式逐渐丰富起来,更多的是“互联网+”智能评价,学生可以用“点课订制”的方式在课前选课,通过课程选择的多少反映出老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直角边直观呈现、黑板画图证明等方面指导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直角边自己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课后,老师通过习题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研组也会对老师的备课、课堂讲解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对课堂教师教学的直观感受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考核教师是否清楚地解释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是否科学、系统地解释了勾股定理的概念,能否指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教研组主要从是否强调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勾股定理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黑板设计是否科学有序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通过分析发现,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和老师已经从“为成绩论”到“为能力论”教学目标的转变。老师对整体教学模式和内容的规划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成绩都有着明显提高。这样转变,帮助学生提高了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为日后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浩.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J].江苏教育,2019(42):78-79.

[2]张菊荣.“教、学、评一致性”三要素:目标、评价与教学[J].江苏教育,2019(42):63-66.

[3]刘丽.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听说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周刊,2019(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