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社会》信息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走进信息社会》信息意识的培养

唐奎仁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走进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内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意识,教师要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以及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的素养要求,设计学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素养。

关键词:《走进信息社会》;信息意识;培养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确立素养取向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能力的特点,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信息技术素养。高中生开始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第一课《走进信息社会》就适宜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素养。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信息意识素养培养目标。《走进信息社会》是高一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一章,本章内容是整个模块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明确学生本章学习学业水平的等级要求,准确把握信息社会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其特征;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实际调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预测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运用新信息技术支持了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等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了解信息技术给科技进步以及军事竞争带来的深刻变化。可以采取项目学习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信息社会,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做到能够根据选择的调查对象,采取确当的方式与之交流,获得相关的交流信息;能够围绕问题的解决,选择数字化工具,保证收集信息的安全;能够依据信息技术工具的改进,选取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技术处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这个时代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感知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的深刻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觉、知觉程度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变化、论证信息来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处理问题获取需要的信息、分享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等。

二、设计信息意识素养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要关注学生所处的时代、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当下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工作数字化,自媒体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的结合变革了人们生活、交友、交通等方式,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拥有一定量的碎片化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但是并没有形成对当下信息社会以及未来讯息社会的系统性知识。

(一)设计主题学习情境。以“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其影响”调查项目学习为例,开展主题情境学习。明确学生调查的方向,大概念是“信息社会”,小概念是计算机技术与科技(生产力)、计算机技术与生活(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与文化(文化传播)。帮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二是把握信息技术的时代发展与未来趋势,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变化;三是思考自己作为数据公民应该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二) 设计实践活动情境。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调查方法,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群,如学生、家长、社区干部、科技工作者等所经历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感悟,了解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设计互联网情境学习信息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指导学生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信息社会”,然后可以选择需要的网页知识,通过互联网电子期刊、学术期刊等开展文献查阅,了解有关“信息社会”的概念、“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特征等;要求学生访问国家信息中心网站,阅读有关“信息社会”发展报告,通过某一个维度的链接。了解信息社会某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关注报告中依据的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方法、解决的基本问题、得到的基本结论,明确调查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过程。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治理方式、服务方式等信息,结合自身经历的疫情防控,思考政府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三) 设计模拟学习情境。视频播放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经历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影响,帮助学生有序整理调查结果。视频展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1997年5月11日以1胜2负3平输给计算机程序“深蓝”。2016年,人们首次看到了人工智能对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阿尔法围棋2016年3月10日战胜著名棋手李世石。但是一位名叫Master的网络围棋平台账号却连续战胜多名国际著名棋手,取得了60连胜,给大家带来了电脑解决复杂问题的光明。让学生深入思考交互过程中计算机是如何应对人类的。其外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进课堂;互联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互联网支持农产品走出深山;展示区块链技术工作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捕捉计算机发展及其带来的学习、生产、销售等的深刻改变。

三、激励学生提升信息意识素养。信息意识素养提升的持久性需要学生认识其重要性,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项目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教师向学生提供项目学习方法和流程的指导以后,给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就要深入学生学习合作小组中指导学生探究,在学生学习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及时评价鼓励。在学生分享项目学习成果阶段,让学生互相评价,体验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学生资料搜索、文献查阅、实地调查,都能够真实感受数字生活、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的便捷及其蕴含的计算机发展过程,;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计算机为中心、互联网为中心、大数据为中心几个阶段,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意识素养是自己未来发展必备的素养。

数字时代需要数字公民,数字公民必备信息技能,必备信息意识素养,信息技能是信息时代公民普适性技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挑战,认同信息交流与运用的道德与规范,勇于担当信息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唐奎仁(1976-12)籍贯:辽宁北镇;本科;二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长;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南通路21号民兴高中

邮政编码:225300

联系电话:1364158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