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芦景蓨

昆山市康复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2例于观察组42例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统计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于VFSS评分结果;结果 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主要集中在1级与2级范畴内,对照组分布较为均匀,1级,3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实现较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脑损伤后合并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比率超过40%,患者脑神经功能问题严重[1]。临床治疗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包括专项训练,同时还包括生物电刺激护理,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全面康复。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2]。本次研究针对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作出集中分析,选用我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2例于观察组42例子。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4—73,平均61.02±5.2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77,平均62.11±5.21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始前已通过法律文件取得了患者的同意于授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包括入院后的健康知识训练,日常的卫生护理与饮食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相应的饮食计划,注意通过饮食满足营养需求。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综合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设计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咽部冷刺激训练,发声训练,喉部与舌头肌肉训练。采用渐进式训练方式,逐渐完成训练。。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第二、低频电刺激治疗。使用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仪(VitalStim)进行电刺激治疗。电极放置于颈部中线双侧位置。取双方向波,设置波宽为700ms,设置刺激电流为25mA。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第三、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食物摄取训练与吞咽功能调整等。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采用分段训练的方法,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积极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康复训练的内容进行调整。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61c56a2e2e06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主要集中在1级与2级范畴内,对照组分布较为均匀,1级,3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统计表[n(%)]

组别(n=例数)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对照组(n=42)

7(16.67)

8(19.05)

14(33.33)

7(16.67)

6(14.29)

观察组(n=42)

21(50.00)

14(33.33)

4(9.52)

2(4.76)

1(2.38)

X2

10.500

1.540

7.071

1.991

2.494

0.114P

0.001

0.215

0.008

0.158

0.114

分别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患者VFSS评分情况统计表[(61c56a2e2e06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分]

组别(n=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42)

2.91±0.52

6.12±0.74

23.001

0.001

观察组(n=42)

2.89±0.47

8.81±0.57

51.931

0.001

T

0.185

18.664

/

/

P

0.854

0.001

/

/

  1. 讨论

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事是因脑部损伤而导致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无法正常摄取食物,且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危及患者的生命[3]。临床研究提示[4]: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恢复肌肉功能,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主要集中在1级与2级范畴内,对照组分布较为均匀,1级,3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结果充分提示了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优势。不仅针对吞咽障碍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康复训练的内容,同时对患者进行低频电刺激,进一步促进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因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实现较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文平, 李伟丽, 黄敏杰. 护理干预在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40):P.158-158.

[2]万红, 刘利. 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0):142.

[3]万培香, 姜富容.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0):141.

[4]汪静, 汪琼. 情志护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 2021, 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