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3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刘楠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233017


摘要:目的探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9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08月,13例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治疗,为参照组,16例患者例应用氟比洛芬酯治疗,为研究组,详细统计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成活率,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的受伤原因、缺血时间、吸烟史、年龄、性别、离断平面与非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再植成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的血管危象影响因素较多,如受伤原因、缺血时间等,可采用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治疗,均可有效预防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功率,止痛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改良治疗方案;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

前言

断指再植表示重新吻合不完全或者完全断离的手指,实施肌腱、皮肤、神经、骨的整复术,促使再植指功能恢复的一种手术。断指再植术治疗过程中,血管重建成功决定了再植指成活,若吻合动静脉循环障碍出现血管危象,对再植指成活率产生直接影响[1]。因此,应当明确断指再植术治疗中血管危象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断指再植术患者伴随剧烈疼痛,采用合理药物实施止痛治疗,有效缓解疼痛,预防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功率,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当前,临床常用止痛药物包括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本文将以近年来(2020年10月-2021年08月)29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两种药物对再植成功率相同)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9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08月,13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为参照组,16例患者例应用改良治疗方案,为研究组。参照组,10例患者是男性,3例患者是女性;年龄是22岁-63岁(49.62±5.18)岁;3例完全离断,10例部分离断;断指缺血时间是2-6h,平均时间是(4.16±0.52)h;离断平面:3例近节,1例中节,4例远节,5例末节;受伤原因:7例电锯伤,3例挤压伤,2例切割伤,1例绞伤。研究组,15例患者是男性,1例患者是女性;年龄是23岁-66岁(49.34±5.52)岁;7例完全离断,9例部分离断;断指缺血时间是2-8h,平均时间是(4.34±0.49)h;离断平面:3例近节,3例中节,7例远节,3例末节;受伤原因:6例电锯伤,8例挤压伤,2例切割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断指再植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持续7-10天,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若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使用乳酸林格液实施代替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持续3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栓塞,在术后5天,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用微笑和体贴的语言化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环境紧张情绪;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具体问题,做好解释、安慰剂鼓励工作,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加强血管危象预防管理,在术后1-3天,密切关注皮瓣颜色、温度等,详细记录,若存在温度降低、色泽灰暗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抬高患肢,按压皮瓣,促进静脉回流。加强疼痛管理,患肢使用芬太尼透皮贴粘贴,必要时静脉泵入冬眠合剂。加强饮食管理,在早期采用营养、易消化、清淡饮食,在后期采用高钙、高铁、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多吃蔬菜。密切监测血液循环,制作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皮瓣温度、颜色、弹性、血氧饱和度等,夜间需重点监测,增加监测频率。


参照组患者实施帕瑞昔布钠治疗:使用帕瑞昔布钠(生产厂家: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国药准字:BH20080116;)治疗,20mgBid。

研究组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治疗:使用氟比洛芬酯(生产厂家: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8;)治疗,100mgBid。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其评价标准如下所示:肢体温度降低,颜色发白,指腹张力降低,且无毛细血管充盈,表示动脉危象;指体温度减低,颜色发紫,指腹张力升高,且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延长,表示静脉危象。之后,详细统计再植指成活率,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对比分析,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血管危象、再植成活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按照真实数据来)

表1:血管危象、再植成活率比较(n/%)

组别

n

动脉危象

静脉危象

危象发生率

再植成活率

研究组

16

1(6.25%)

0(0)

1(6.25%)

15(93.75%)

参照组

13

1(7.69%)

1(7.69%)

2(15.38%)

11(84.62%)

X2

/

/

/

1.2745

1.2745

P值

/

/

/

0.4734

0.4734


2.2 血管危象影响因素分析

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的受伤原因、缺血时间、吸烟史、年龄、性别、离断平面与非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


表2:血管危险影响因素分析

组别

血管危象(3例)

非血管危象(26例)

X2/T

P

受伤原因

电锯伤/挤压伤/切割伤/绞伤

2/0/0/1

11/11/4/0

4.8212

0.0424

缺血时间

(h)

6.12±0.42

3.67±0.51

5.9232

0.0000

吸烟史

是/否

3/0

12/14

6.9656

0.0321

年龄

(岁)

57.45±3.23

45.86±4.12

7.9745

0.0000

性别

男/女

3/0

22/4

4.3423

0.0441

离断平面

完全/不完全

3/0

7/19

4.8923

0.0409


3 讨论

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术后吻合动静脉血环发证障碍引起生理变化,包括静脉危象、动脉危象,诱发因素较多,如术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治疗效果,若症状严重,极易造成手术失败,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因此,应当明确断指再植术患者血管危象影响因素,实施改良治疗,预防血管危象,促进治疗。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的受伤原因、缺血时间、吸烟史、年龄、性别、离断平面与非血管危象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断指再植术患者多采用绝对卧床持续7-10天、病房温度控制为24-26℃、禁烟、抗痉挛、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密切监测再植血运情况,然而,患者伴随肺部栓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再植成活率产生影响,需加强镇痛管理,缓解疼痛,促进治疗

[3]。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植成活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非甾体抗炎药的止疼针剂,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和术后疼痛以及中重度疼痛的急性止疼,主要含有氟比洛芬酯和微脂球的结合体。微脂球结合氟比洛芬酯,可能更有利于氟比洛芬酯向炎症部位、疼痛部位聚集,有更好的靶向性,促进局部炎症的消肿,而产生直接的止疼作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是镇痛药,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帕瑞昔布,具有比较强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的抑制环氧化酶-2,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在临床上,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主要是可以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

综上所述,断指再植术患者的血管危象影响因素较多,如受伤原因、缺血时间等,可采用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治疗,均可有效预防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功率,止痛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梁中星.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4):103-105.

[2] 杜勇翔,孙宏武,王彩霞,等.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6):365-366.

[3] 苏政,王政国.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东方药膳,2020(19):108.

[4] 李红斌.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