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云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韦云教授 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钮静 1 ,韦云 2 (通讯作者) ,王红平 1 ,权文娟 1 , 赵春洪 1

1.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 北京 100076 ; 2.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 北京 10007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韦云教授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度100例就诊于我单位韦云教授专家门诊的失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中医辨证论指导治疗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44例,好转53例,无效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整体调节患者的状态,延缓及预防复发,疗效显著。

关键词:韦云;失眠;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效果;经验;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人群正在不断地增加,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躁、苦闷、抑郁、恐惧、睡眠障碍等症状,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困扰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不仅降低人们的免疫力,同时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韦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为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专家下基层暨学术经验传承工程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辨证论治内科杂病,提出运用“三分法”、“三辨法”参与疾病诊疗过程,特别是治疗失眠有独特的见解,取得好的治疗成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韦云教授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上发挥,将失眠症证型分为肝郁化火证、肝郁血虚证、痰热内扰证、饮食內停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气滞血瘀证九种证型,并且强调“肝”在失眠中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就诊于本单位韦老师专家门诊的失眠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59例,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中位年龄为(57.5±2.7)岁,患者的病程为2-5周,平均病程为(3.0±0.5)周。不寐症状中,入睡困难46例,易醒50例,醒后不能再入睡3例,整夜不能入睡1例。

1.2治疗措施

所有的病人都接受了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均采用中药汤剂水煎服治疗,每天用药1剂,每天治疗2次。各型均治疗7天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停止应用中药后1个月,随访患者失眠再次发作的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近1个月睡眠情况。

1.4辨证分型治疗

1.4.1肝郁化火6例,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火;车前子、木通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柔肝;甘草缓急和中。方中可加茯神、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若胸胁胀满,喜叹息者,加香附、郁金以疏肝解郁。

1.4.2痰热内扰2例,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陈皮、半夏、竹茹化痰降逆;枳实理气降逆和胃;茯苓健脾化痰;黄连清心火。如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可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安神。如有实热顽痰内扰,经久不寐,或彻夜不能入睡,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1.4.3肝郁血虚22例,方选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芍药、当归补血养肝,茯苓、白术健脾理气和中,生姜、薄荷疏散条达,甘草健脾和中。肝脾调则气血和,人逍遥,故逍遥散是调和肝脾、调养气血的代表方。

1.4.4饮食内停7例,方选保和丸加减方中神曲、山楂消食导滞、助消化;陈皮、半夏、茯苓和胃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可散食滞所致的郁热。多梦久不寐者可加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以宁心安神。预防不寐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5阴虚火旺25例,方选六味地黄丸、黄连阿胶汤加减对于具有阴虚症状的患者主要采取滋阴降火、清火安神的治疗方法。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肾阴,黄连阿胶汤可清火降热、滋养心阴,两方合用能够达到清火补阴的功效。如心烦、心悸症状明显,尤其是有些男性患者同时会发生遗精多梦情况,可加肉桂,引火归元,和黄连联合应用,能够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当患者阳虚浮躁、眩晕、耳鸣时,可加入牡蛎、龟甲、磁石等重镇安神类药物。此外,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也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1.4.6心脾两虚16例,方选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血;远志、茯神、酸枣仁安神定志;木香行气健脾,使全方补而不滞。若心血不足,可加熟地、阿胶、芍药以补养心血;失眠较重,可加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宁神,或加合欢皮解郁安神,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若脘闷、纳呆、苔腻,加陈皮、半夏、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若产后虚烦不寐,形体消瘦,易疲劳,面色白,舌淡,脉细弱,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多属气血不足,治宜养血安神,亦可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1.4.7心肾不交18例,方选六味地黄丸、交泰丸加减方中地黄、萸肉、山药、龟甲滋补肝肾,养精益髓;茯苓、泽泻、丹皮健脾渗湿,清泻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大枣、丹参补血养心除烦安神;黄连合用肉桂泻南补北,交通心肾;心烦不寐者加用磁石、珍珠母等重镇安神。

1.4.8心胆气虚1例,方选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安神定志丸重于镇惊安神,酸枣仁汤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1.4.9气滞血瘀3例,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再加上桔梗、牛膝共同组成的方剂。桃红四物汤具有祛瘀、养血、行气之功效。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之功效。桔梗、牛膝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效。

2结果

经治疗,44例患者达到治愈,53例患者达到好转,无效患者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失眠患者中阴虚火旺证患者25例,肝郁血虚证22例,是失眠较为多见的证型。

3讨论

当前在临床中患有失眠的患者人数众多,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也非常复杂[3-4],例如:疾病原因产生的疼痛、更年期、心情不佳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会让患者出现烦躁易怒、头晕、心悸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5-6]。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失眠患者阴虚火旺证最多,这与患者过度用眼耗伤肝阴、熬夜耗伤肾阴等相关,同时,心肝火旺亦可伤津耗液,阴不制阳,以致失眠。与《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失眠症的七种证型相比,韦老师强调失眠与肝的关系,中医讲肝的两大重要的生理功能:一为肝主藏血;二为肝主疏泄;肝疏泄功能异常或和肝主藏血功能异常均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在人体表现为不同的病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脑力劳动强度大,伤神耗眼,饮食无节,损伤脾胃,耗伤气血,同时,人的精神压力大,情志不遂,致使肝气疏泄不畅,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心神不得安。睡眠是阴阳相交,阴阳和合的过程,如果阴阳失衡,则在睡眠方面会出现各种病症。故韦老师在治疗失眠时,常用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加减疏泄情志,同时也顾护肝藏血的功能,疏导兼以扶正,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失眠具有多种危害,如会使人们具有反应迟钝的症状,全身的各种器官都会受到影响,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不能取得较佳的效果,而中医辨证方法具有诸多的优点[7]。中医讲究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性,西药治愈的过程较为缓慢,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有副作用且极易复发。而患者在长期运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时候,将会使睡眠症状获得持续性的改善,缓解焦虑情绪。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美桃.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73):168-169.

[2]周晓喜.治疗失眠的药物及其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23(3):88-90.

[3]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4]张兰坤,李婷婷,刘元月,等.“调肝安神方”治疗肝郁血瘀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PSQI评分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2):345-349.

[5]李晓琼,林荣清,杨璧璘,等.血府逐瘀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6):119-122.

[6]陈奇,韦云.韦云教授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15+17.

[7]马振霞.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6(6):219-220.

通讯作者: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