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分析

王宁

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 神经内科肌电图室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临床分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诊断中使用神经电生理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入院神经内科治疗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患者7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以及桡神经进行检查,分析患者不同神经的RNS结果。结果:诊断后,面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48.47%,副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95.71%,尺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77.14%,面神经阳性率数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神经阳性率数值高于面神经以及尺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临床分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诊断中使用神经电生理方式,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伴随病程时间延长严重程度增加,肌源性受损分布在重分型中,无肌源性受损患者在轻分型中。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不同临床分型;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属于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神经以及肌肉连接位置受到突触作用,后膜正常结构受到破坏,造成神经肌肉产生传递性障碍。依据受累肌肉的差异性临床表现,也会出现危险情况,例如累及呼吸肌[1]。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需要与多样化的肌病进行判别,以此鉴别过程十分重要[2]。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2月-2021年2月入院神经内科治疗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患者70例进行客观性研究,临床采用神经电生理诊断方式,探讨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入院神经内科治疗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患者7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值为80岁,最小值为19岁,平均年龄值为(44.01±10.24)岁;发病时间为14-64岁,平均年龄值为(40.11±10.24)岁;病程时间为12天-18年,平均病程时间为(29.45±20.57)个月。患者在入组时就诊年龄、性别以及诊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实施客观数值比对,数值差提示具有比对价值(P>0.05)。

1.2方法

开展RNS检查,处于屏蔽室25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使用四通道肌电图仪器进行检测,生产厂家丹麦丹迪,型号KEYPOINT WORKSTATION,表面电极分别放置在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以及桡神经口轮匝肌、斜方肌、三角肌以及肘肌肌腹位置,每根神经需要1.3Hz/次进行低频超强刺激,观察仪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衰竭程度,以此诊断重症肌无力。标准设置为:低频状态下RNS波幅衰竭在大于10%情况下确定为异常。

1.3诊断标准

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同神经RNS检查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1c97a0f70410_html_155f48075a975e59.gif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同神经RNS检查情况

诊断后,面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48.47%,副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95.71%,尺神经的RNS阳性率数值显示为77.14%,面神经阳性率数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神经阳性率数值高于面神经以及尺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同神经RNS检查情况

刺激神经

记录肌肉

例数

阳性(例)

阴性(例)

总阳性率

副神经

眼轮匝肌

70

67

3

95.71%

尺神经

斜方肌

70

54

16

77.14%

面神经

三角肌

70

34

26

48.57%

3讨论

重症肌无力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受累及肌肉无力,并且极易疲劳,在休息后可以缓解,在活动后程度会加重[3]。结合病情的发展过程,按照临床分型系统,评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严重程度,神经电生理技术属于重症肌无力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现阶段使用重复刺激神经方式

[4]

综上所述,在不同临床分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诊断中使用神经电生理方式,结果显示总阳性率伴随病程时间延长严重程度增加,肌源性受损分布在重分型中,无肌源性受损患者在轻分型中。

参考文献

[1]曾路,徐丽君.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059(006):P.91-95.

[2]张峥,余樱,张兆辉.重症肌无力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004):319-322.

[3]王张阳,宋捷,敬思思,等.伴与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v.26(03):48-53+73.

[4]彭仕军.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016(009):128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