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心医学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浅谈双心医学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意义

刘红 金春霞通讯作者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46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时,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录入心血管疾病收治的3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双心医学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恢复状况良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群进行护理时,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期;双心医学护理;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其中的大多数患者病情都较为危重,患者存在冠心病或者心绞痛等病症[1],而在应用药物或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双心医学护理成为了患者在进行护理时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脆弱,并且在发病后患者往往具有极大的恐惧情绪[2],所以在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是应当由医务人员做好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得到快速痊愈。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表明,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双心医学护理能够提高预后[3]。为分析双心医学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效果,将其中36例患者纳入研究,获得不错的成绩并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血管疾病接治的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设置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案进行两组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8。实验组共9例女性患者,其余9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4±3.2)岁,对照组共11例女性患者,其余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67.3±3.9)岁。
本次研究中患者一般资料由数据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进行对比,确认两组患者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接受双心医学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双心医学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双心护理工作在开展期间的主要工作理念在于患者本身的心血管护理和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心血管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尤其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电图监测,按照医师的要求为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尽可能使患者的生理状态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患者在出现各种心血管风险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患者有效的病情处理,通过这种方式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其次,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给予患者平衡心理护理模式,基于患者进行自发的心理调节,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安慰患者的病情,并鼓励患者放松心情,为患者讲述治疗康复的实例,并为患者传达积极信号,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发现患者存在的情绪障碍,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劝阻,有计划的为患者进行宣传讲解,同时还需要为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常识,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方式,这样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了解,确认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语言表达状况,可以采用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为患者进行指导,有的放矢的解决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整个护理时应当保持微笑,并且在进行用词的选择时,应当尽可能保持语速和音量良好。而为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当尽可能选择一种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切不可饮用过多的专业词汇,这样反而会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产生反感情绪,影响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1.3 评价标准

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SDS、SAS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数据由医务人员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中产生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标准差)形式记录,应用T值检验,产生的计量数据采用(%)形式进行记录,应用X2检验,最终结果与P值对比,确认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情绪状态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肢体功能对比评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对照组

18

62.68±3.52

61.85±3.85

实验组

18

43.85±4.12

45.96±3.12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大部分患者都为老年患者这类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并且有很多患者认为自己的生命已经基本走到了终点,所以会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的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尽可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4]

而在对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安抚,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复[5]。而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时,通过系统有序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肢体活动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当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角度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特点,并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来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炎症瀑布反应,使患者的心率保持正常,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张外周血管减少患者出现动脉痉挛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群进行护理时,将双心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心血管病情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国菊,李立志.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的新“双心医学”模式[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1):1739-1743.

[2]胡大一. 让“双心医学”服务模式落地——充分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医生教育和科普[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50-2151.

[3]王瑾. 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李戈媛. “双心医学”模式在肝郁脾虚型心脏神经症患者中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8.

[5]雷舒雁,张京春,刘玥,马林沁,张惠,吕长霞. 基于双心医学浅析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80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