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田志刚

运城学院 山西 运城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时代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编码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必须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出发,优化教育方式,力争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在“教育强国”的理念下,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重新理顺教学思路,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并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助性层面上,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显得枯燥无味,显然不符合职校生的实际学情。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使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消除,在此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讲课过中依然采用“一言堂”的讲课方式,学生没有参与和实践的空间。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类型”相关内容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网络类型有哪些”,根本就没有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单纯观看教师的演示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于拘泥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教材,甚至很多讲课的案例都是直接选用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尤其是涉及“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相关内容时,人们的审美已经发生变化,教师应该选用新的“网页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最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材更新速度滞后于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软件的更新速度,因此教师要重新思考教材内容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要求。

(二)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历水平较低,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较为落后,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是技术性较强、就业范围相对较广的专业,因此中职学校也会从互联网企业或者是高校聘请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是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师素养参差不齐,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差距较大。首先,中职学校中存在着一些“老教师”,此类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所以掌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并且由于这部分“老教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差。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老教师”所带的班级整体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较差。其次,虽然中职学校会聘请一些高素质教师,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资质平平,甚至很多教师都是“半路转行”,此类教师本身只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着案例教学比重较大,理论教学薄弱的问题。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教师的很多实践案例已经不适用。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一)丰富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增加实践教学模块。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要到企业进行考察,了解当前企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或者是观看行业信息,把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学习“网络服务器的安装”“网页设计”等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对于学校计算机设备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购买电脑进行辅助学习。其次,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的空间。计算机信息技术中需要进行演示教学,教师不能演示一遍就把这个知识点讲完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自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给其他学生展示。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点。最后,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摆脱课本的局限,及时学习到该专业最前沿的知识。

(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计算机课程其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所以,教学中应对理论知识要选择性讲解,主要讲授一此重点难点,在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增加上机练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备课,精心选择课程教授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明确课程中的重难点,并有一套科学的讲授技巧。对课堂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法,轻重有度。在知识讲授完成后,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体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分析解决难题。只有强化实践训练,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帮助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提升专业技能。

(三)采用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操作水平,且由于他们基础层次不同、操作水平不同,所以具体教学分层便显得尤为关键。为此,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应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中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来源地不同,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现象,致使教学成效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层,针对学习实况不同的学生设置层次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中得到实质的能力提升与知识增长。教师可设置合理的学习小组来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在相互督促与协助中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并在自主与互动结合中强化学习成果。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模式的学科,教师在设计操作练习时也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因素布置分层任务,可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在原有水平上继续探索新技能,逐渐达到能力的自我突破。

结束语

总之,教师担负的责任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搬运工和加工厂,更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师和设计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中职牛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为一法。只有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深人领悟先进的教育新理念,才能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是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孔少挺.中职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9(16):129-133.

[2]卢芳葳.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赤子,2019(4):259.

[3]杨娟.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122.

[4]袁小叶.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