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鸡场鸡粪的资源化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集约化鸡场鸡粪的资源化利用

刘经民

邯郸永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7750

摘要:加大对鸡粪发酵罐有机肥生产政策的扶持力度,在有机肥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要通过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调动有机肥厂和使用者的积极性,解决单靠市场拉动,有机肥价格偏高难卖,厂家生产亏本,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又不高的矛盾,让这种好的处理方法发挥好出的作用和效益。

关键词:集约化;鸡场鸡粪;资源化利用

前言

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是宝贵的可利用再生资源,通过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足量配套,但前端收集设备落后

据调查,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为堆肥发酵、发酵床处理以及发酵塔,均足量配套。但直接从鸡舍内收集粪便的设备落后,目前大部分养殖场还是利用人工清粪以及牵引刮板式清粪方式,清粪效率低、粪便残留率大,较为先进的履带式清粪装置普及率低。使用履带式清粪设备比人工清粪和刮板式清粪粪便可提高50%和30%的清粪效率。履带式清粪可与运输设备无缝对接,粪便不落地,有效规避了清运过程中的接触和散发污染。

1.2 粪污得到了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全年辖区内畜禽粪污减去0.3%蒸发的部分,剩下百分之百的资源化利用。实际现有耕地面积能完全消纳实际存栏畜禽粪污,真正把粪污变成了农作物生产的肥料,既经济又绿色环保。其他利用的畜禽粪污主要包括大型规模鸡场干清粪日产日送沼气发电厂,和规模羊场干清粪装袋出售给设施农业使用,也是当前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形式。

1.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服务组织粪污收运量较小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服务组织多为小散养殖场户服务,其收运量与畜禽全年粪污总量、处理后还田利用总量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1.4 规模养殖是粪污主要来源

调查的养殖场是区域内所有县级(含)以上规模养殖场,其全年粪污产生量是粪污总量绝大多数,是粪污的主要来源。

1.5 还田利用模式是当前畜禽粪

污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式之一。大多数生猪、山羊、肉牛粪污和一小部分家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一半以上处理后还田利用,辖区内现有农田面积能满足设计存栏规模和实际存栏规模畜禽满负荷生产所生产的粪污全部还田利用。

2 当前畜禽粪污处理的主要方法

2.1 堆肥发酵

堆肥发酵是传统的粪污处理方式,将畜禽粪污和作物秸秆混合在一起,堆积发酵后用作肥料进行还田,分为自然发酵法和棚下堆肥发酵法,自然发酵法工艺简单,原料混合堆积后自然发酵即可,适合小型养殖场。而棚下堆肥发酵法则在自然发酵的基础上引入固液分离、机械搅拌、人工接种等工艺,大幅加快发酵进程,适用于中大型养殖场和专业有机肥场。

2.2 发酵床处理

发酵床处理的原理为粪污通过接种好氧微生物后进行发酵降解,最终生成有机肥或直接还田,分为原位发酵床和异位发酵床,区别主要在于畜禽粪污是否就地发酵处理。发酵床处理的优点在于,利用时间长,利用过程中只需不断加入畜禽粪污和垫料便可维持好氧微生物的持续发酵,管理得当可持续利用3~5年;没有污水排放,粪污和垫料通过发酵后形成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或优化配比后包装销售;可以利用发酵床产生的热量为畜禽保温,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仔猪在日增重和成活率上显著优于普通水泥地面饲养方式,并可节水降耗。缺点在于技术性较强,需了解发酵原理并定期管理维护以保持良好的发酵状态,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死床”和霉变;异位发酵床需要一定场地,占地面积大;垫料需要量大,推算,每处理1t粪污需要垫料33m3,部分地区木屑等垫料采购和运输成本高。

2.3 发酵塔

发酵塔处理工艺是将畜禽粪污接种高效生物发酵菌种(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等)混合均匀后置入发酵塔内分层密闭发酵,适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家禽粪污处理。此工艺不同于堆肥发酵或发酵床之处在于物料在塔内循环流动,原料不断进入,发酵产物不断产出,一般以6~7d为一个循环周期。此种处理模式优点在于发酵产生的废气可收集净化处理,基本无废气外排;污水产生量较小,粪便中大部分水分可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发酵热量蒸发为水蒸气,研究表明,畜禽粪污经发酵处理后水分由70%下降到30%左右;发酵条件容易控制,能克服冬季低温天气对发酵的不利影响;便于工业化连续生产;占地面积小。缺点在于一次性投入大,处理成本高。

2.4 沼气工程

沼气工程是指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水),通过发酵降解有机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并制取沼气系统工程设施。适用于各种畜禽粪污的处理。优点: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充分,沼气、沼液、沼渣均可资源化利用;发酵完全;占地面积小。缺点:产气不稳定,处理效率普遍偏低,表现为原料浓度低、产气率不高、发酵温度低。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沼气工程进料浓度普遍在8%以下、发酵温度为10~25℃、单位容积产气率0.3~0.5m3/m3·d,大幅低于发达国家的12%、38℃或53℃、2m3/m3·d;沼液运输储存困难,需铺设管网或配备运输车辆及储蓄池,还田半径小,需要周边有足够的协议消纳用地;受环境影响大,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难以运行;存在渗漏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3 建议

3.1 粪污还田利用是大方向

对新建的养殖场要求根据畜禽类别、数量、畜禽舍建设用地面积按比例配备足够的农田,种养结合,方可以审批规划建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也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养殖场配套消纳田块,实现种养平衡的,可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给予适当的、能够弥补处理粪污投入的经济补贴,让养殖场户不仅愿意配合,而且还能够积极响应政策,引导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后还田,从源头减少污染,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外部环境成本,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主体愿意响应政府补贴政策。

3.2 加大监管和环保查处力度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

由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资、消纳农田等,不光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还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所以粪污资源化利用多为消极被动,一旦监管层面监管放松,环保部门查处力度减小,养殖场户就会投机取巧乱排乱放,污染环境,影响民生。

3.3 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是实现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畜禽规模养殖场是粪污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养殖污染主要隐患,“牵牛要牵牛鼻子”,只要牵好规模养殖这个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点。对于畜禽规模养殖场可以通过建立污染黑名单、诚信榜公布污染失信名单、养殖场安装更为先进的粪污收集设备等方式,有重点、有难点地抓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同时,做到“堵疏结合,赏罚分明”,结合畜禽养殖行业特点与养殖场户特点,对表现突出的畜禽污染治理的养殖主体给予适当购置设备补贴,充分调动畜禽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畜禽粪污能否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就目前来看,资源化利用成为畜禽粪污治理的主导思想,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作为畜禽粪污治理的主要模式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持政策、完善监管制度、优化运行机制。通过各种措施的不断完善,畜禽粪污一定能得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杜少平,马忠明,薛亮.不同有机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4):1269-1277.

[2]林瑞,任海英,安笑笑,等.生物有机肥对杨梅凋萎病防控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7):109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