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诊断的意义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诊断的意义评价

郭晓磊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 研讨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诊断的意义。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检测组(27名)。对照组行CT检查,检测组行超声造影检查。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检测组的临床诊断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53.3%(16/30),直径大于3cm为47.4%(9/19);检测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78.4%(29/37),直径大于3cm为73.3%(11/15)。检测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40/52)显著高于对照组51.0%(25/4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数据参考。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应用效果


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在临床中较为重视,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患者确诊时,受到癌病位置、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切除无法进行,且进行手术全切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本文结合我院病例,分组开展检查诊断,并予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检测组(27名)。对照组中14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41至69岁,平均(56.1±12.4)岁,病灶直径2至5厘米,平均(3.3±0.6)厘米;病灶数49个,其中直径小于3厘米的30个,直径大于3厘米的19个;检测组中15名男性,12名女性,年龄42至71岁,平均(60.4±11.9)岁,病灶直径2至6厘米,平均(4.2±1.0)厘米;病灶数52个,其中直径小于3厘米的37个,直径大于3厘米的15个。对照组和检测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CT检查。

1.2.2检测组

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影像确认病灶的位置、大小、数量。

1.3数据处理使用

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比(%)代表计数数据,x2用于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61cad5458c388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指标比较

检测组的临床诊断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指标比较 (61cad5458c388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例数 病灶增强时间(s) 病灶增强强度(dB) MVD敏感度(个)

对照组 25 11.1±3.1 27.3±1.6 3.2±1.1

检测组 27 17.5±2.3 18.7±1.3 7.8±1.1

t 13.37 31.77 23.91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53.3%(16/30),直径大于3cm为47.4%(9/19);检测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78.4%(29/37),直径大于3cm为73.3%(11/15)。检测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40/52)显著高于对照组51.0%(25/4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N)]

组别 例数 病灶数 直径小于3cm 直径大于3cm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49 53.3(16/30) 47.4(9/19) 51.0(25/49)

检测组 27 52 78.4(29/37) 73.3(11/15) 76.9(40/52)

X2 6.27

P <0.05


3讨论

随着医学计数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计数不断进步,介入治疗这一理念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利用超声造影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手术位置,且易于操作,应用效果较好,对于CT扫描时很难检测到的小病灶,也能够清楚显示[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检测组的临床诊断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53.3%(16/30),直径大于3cm为47.4%(9/19);检测组中直径小于3cm的有效率78.4%(29/37),直径大于3cm为73.3%(11/15)。检测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6.9%(40/52)显著高于对照组51.0%(25/49),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数据参考[3]。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敬敏,李潜,王雁,刘琪,赵红梅.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20(5):853-855,859.

[2]高明霞,刘学彬,林川,王林,朱林.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4):20-22.

[3]强江丽,孙成瑜,雷凯荣.超声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血供的评价[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3):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