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动车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研究

姜子帅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动车组列车技术得到了较好的进步,因而其运行质量有了可靠的提升。在动车组系统中,电气系统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形成完整的通路,可以确保动车组稳定安全的运行。而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在动车组列车中应用较为普遍,能够更好的保证动车组运行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电气连接方式、动车组使用的连接器类型出发,对动车组压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连接器;动车组;压接工艺

动车组电气系统具有较多种的连接方式,其中压接方式应用较为普遍。通过压接工艺技术,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气连接通路,这样动车组的运行就会更加安全和稳定。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动车组列车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对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动车组电气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对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内容进行全面掌握。

1.电气连接形式

1.1连接器连接形式

这种形式的连接也可以叫做插头式连接,在动车组的系统进行连接时,通常会使用圆形连接器[1]。通过母针和公针以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这一形式的连接可以集成多个连接点,一般在动车组的信号系统连接时进行使用。这样动车组中的各电气设备可以高效的完成连接,以模块化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能够使电气系统后期的维护更加便捷,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装备发展的要求。

1.2端子压接形式

这种形式的连接具有灵活性特点,可以更好的适应电气系统,轻便易操作[2]。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导线从端子内部穿入,然后通过使用压线钳施加外力,从而使端子出现塑性变形,进而挤压导线完成搭接。这样就能够使电气系统具备良好的电气导通能力,同时,依照压线钳施加外力的不同以及材质的控制,可以确保连接部位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脱落。

2.动车组中的电气连接器

现阶段,我国的动车组中使用的电气连接器通常有圆形连接器和组合型防水连接器[3]。借助连接器,能够使动车组中的各电气设备形成良好的连接,而且达到电气系统模块化设置的效果,这样对于后续的检修维护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电气系统能够对动车组的发展需求更好的适应,提高动车组列车运行的智能化水平。

2.1圆形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主要是借助母针和公针以插接的形式完成电气连接,而导线和插针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也能够使用压接的形式。这种连接器使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较小的体积,可以节约空间,集成多个连接点,一般在动车组的信号系统连接中进行使用,将通道传输电缆接通。

2.2组合型防水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简单来讲就是由多个连接器进行组合,具有防水性的电气连接装置。一般这种组合型的连接器是联合信号连接器、控制连接器、低压供电连接器,在供电系统的电气连接中进行使用[4]。同时结合连线柱以及端子,承受较大的电流,在电气系统中发挥较强的作用。

3.动车组压接工艺

使用压接工艺技术对动车组的电气系统进行连接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导线和端子之间的压接。而且压接工艺操作的质量会对电气连接的有关性能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工艺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导线和端子之间连接的强度,技术工作人员在压接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有关的标准要求进行连接。动车组电气连接使用的压接工艺主要围绕端子压接。具体来讲,技术工作人员在操作时,需要在端子内部将导线穿入,然后使用压线钳对其施加外部作用力,使导线和端子之间在作用力的影响下发生形变,然后再进行搭接操作。利用这种压接工艺操作,可以使导线和端子之间形成较好的电气导通性。另外,通过压接工艺操作,形成的构件在连接的机械强度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电气连接更加可靠。完成导线和端子之间的压接后,两者都会出现相应的形变,这样两者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电气设备的机械强度得到提升,有了更高的截流能力,电气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更好的展现。通常来讲,压接工艺操作合格,表明导线和端子之间在圆形界面上的有效接触面积能够超过90%,实现了两者的充分接触,动车组电气系统的连接导通能力才会更加稳定。

4.压接工艺技术的质量控制

4.1端子质量控制

在压接工艺操作中,控制其质量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端子质量把控。端子控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后,整体压接工艺的水平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对端子质量控制具体来讲,首先,对于端子自身的质量,技术人员需要严格进行检测和审查,构件在采购以及入库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首要保证端子材料的外观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其次也要通过升温试验检查端子相关的数据参数是不是达到设计的具体要求。另外,对端子表层,需要检查其镀层质量是否达到有关标准,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是否满足条件。再者,技术人员对端子进行安装时,对其质量要进行再次复核检验,检查外观有没有出现质量缺陷,是否完整,质量检验合格的才能进行使用。

4.2压接操作质量控制

端子自身质量得到良好的控制后,需要对压接操作的质量进行有效保障。对于技术操作人员来讲,操作质量的控制,首先,对压线钳的使用进行良好的控制。端子压接的过程中,压线钳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技术人员需要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依照导线材质的不同、端子和导线接触界面的差异,对压线钳的档位以及型号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使用操作说明进行。该部分操作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一次完成,避免出现重复性压接,操作过程中严禁出现多个压痕。在完成压接操作后,如果检查连接部位不够紧实、压痕存在过深或者过浅等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压接设备设置的档位不合理,需要对档位进行调节后再进行处理。如果不是这一原因,就需要拆除后进行重新压接,然后再检查直到合格。

4.3质量检测

技术人员在压接工艺操作完成以后,还需要良好的检测压接操作的质量。动车组列车运行的稳定可靠性和电气系统的连接导通性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完成压接工艺操作以后,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压接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4.3.1拉脱力检测

这种检测主要是对电气连接部位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是非常关键的程序。具体来讲,压接好的导线放在拉脱力测试仪上进行测试,以检验在合理的技术规范拉力下,连接部位是不是会出现拉伸脱落现象。如果发生脱落,就表明压接操作的质量不合格,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然后再进行压接。如果在规定的拉力下没有出现脱落现象,就表明压接操作合格,对试验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然后进行递增性拉力试验,检验端子可以承受的最大拉力。

4.3.2接触电阻试验

这一试验主要是利用对导线通以额定的电流来检测连接点的动态电气性能。具体的接触电阻计算主要结合连接点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的电流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R=U/I

利用实际计算的结果就能够掌握连接后的接触电阻有没有达到技术的标准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系统连接中的压接工艺在动车组中应用较为普遍,压接工艺的操作质量和动车组电气系统连接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影响动车组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对电气连接的压接工艺技术需要进行全面掌握,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压接工艺质量。

参考文献:

[1]侯炙禹.浅析动车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7):2.

[2]秦福运.浅析动车组电气连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9.

[3]高文.动车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003):141.

[4]刘森,冯全克,王中明.浅析动车组电气连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