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雷电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雷电防护措施

刘兆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雷减灾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农牧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多样,防雷基础设施薄弱,牧民在农牧区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再加上农牧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牧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在雷电灾害多发区生存防护能力较弱,给牧民带来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较大。因此,农牧地区气象部门更应该重视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强化,分析了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并依据农牧地区雷电灾害实际情况,给予实施科学的防雷减灾措施,以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牧民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农牧区;雷电灾害;成因;防雷减灾服务

农牧区防雷电灾害工作是区域气象部门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需要着重重视和迫切解决的问题。雷电灾害造成人畜伤亡的现象给当地牧民正常生产活动带来非常巨大影响,更不利于农牧区经济的推进发展。因此,地方气象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做好农牧区防雷工作的重要重要性,并积极的对诱发农牧区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牧区防雷减灾的具体措施,进而提升防雷工作整体工作质量。

1农牧区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

1.1牧民防雷意识淡薄

由于牧区牧民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雷电灾害的正确和科学认识,也不了解诸多防雷知识,防雷意识淡薄,在面对雷电自然灾害,认为就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并不能进行防御和躲避。因此,在遭遇到多发雷电自然灾害时,牧民们往往都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多以听天由命思想对待,严重缺乏雷电防御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1.2农牧区避雷设施匮乏

在农牧区域内,牧民所居住的住房多是自建房,在房屋设计建设中,由于牧民防雷意识薄弱, 经费的不足,并没有过多的重视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应用,只是采用简单的避雷装置替代,不符合避雷装备安装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防雷效果不佳,安全隐患过大。此外,农牧区域地域空旷,尤其是农村区域地广人稀,一旦遭遇雷击灾害,牧民室内很容易发生导电现象,发生触电危害。此外,牧民防雷意识薄弱,安全意识差,部分牧民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天线等装置后,没有做好防雷措施,在雷雨电气下,极易发生引雷入室的危险现象,给雷电的安全防护埋下了隐患。

1.3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渠道单一

由于农牧区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也较为分散,部分区域内存在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安装不到位现象,由此一来,气象部门在发布区域雷电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过程中,可能造成部分牧民无法及时接受到预报信息,做好雷电防御准备,加大雷击风险,造成经济损失。

1.4缺乏健全的防雷减灾工作机制

农牧区气象管理部门防雷减灾的技术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牧区域防雷减灾的实施效果。然而,当前阶段,在农牧区域防雷减灾工作开展中, 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防雷安全管理法规和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做支持,造成区域气象部门在防雷减灾工作开展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严重,资金投入、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防雷技术的欠缺,造成牧区防雷减灾工作效果不佳。

2、农牧区雷电防护措施

2.1加大对农牧区域防雷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牧民防御意识

农牧区域气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与农牧区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并有效针对广大牧民开展防雷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子、微信公众号、App等多样化宣传渠道,不断吸引农牧民参与到防雷知识学习中来,保障牧民可以对雷电防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效提高牧民的防雷减灾意识,确保雷电灾害出现时农牧民可以有自救的能力,为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并鼓励牧民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和政府部门,在自建房上安装技术、标准合格的避雷装备,高效完成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农牧区防雷减灾水平的有效提高。

2.2加强对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大对农牧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防雷设备,为农牧区防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设施技术支持。首先,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联合通信、电力、建筑等多部门,在各部门的合作配合下,完成对农牧区防雷设施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农牧区电力线路、通讯线路防雷问题和其他的安全隐患的排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手段,更好的保证农牧区硬件防雷设施的完善,消除农牧民住宅雷击隐患。针对于雷电灾害频发的区域,依据雷电灾害具体实际,加大防雷设施的建设数量,并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排查检测力度,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安装的避雷装置可靠性进行排查,确保区域内房屋建筑均严格依照国家防雷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避雷效果,做到防雷装置实用性。

2.3丰富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渠道

气象部门在发布区域雷电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时,为有效避免牧民接受信息不及时、防范措施做到不到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多样化预报预警手段措施,在雷电恶劣天气预报预警中,综合使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推广方法,让每一位牧民都能及时了解,并依照气象部门给予普及的防雷措施手段,积极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提醒、微信公众号推广、上级部门给区域村委下达文件命令,对于信息不发达的区域牧民进行口头传达等方式,提升农牧区居民的防雷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和预防能力。、

2.4落实防雷责任,完善工作体系

为了保障防雷减灾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开展,农牧区域气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充分履行责任,高效落实防雷减灾工作。政府部门应将带头指挥作用,制定完善有效的防雷减灾责任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农牧区防雷安全检查以及防雷设施建设监督工作,并科学科学的指导人民群众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此外,还需要气象管理部门在农牧区防雷减灾过程中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从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分段检测、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出发,加强质量监管,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结合地区的雷电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防雷减灾的意见和规划指导,使得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开展更加规范、科学。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是区域气象部门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区域气象部门在进行开展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并组织社会各界各方力量,拓宽防雷减灾工作开展渠道,社会各方合作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多样化防雷减灾措施,促使防雷减灾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提升农牧民防雷减灾意识,有效降低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畜伤害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高虹 . 农牧区雷电灾害成因及防雷减灾服务对策 [J]. 吉林农业 ,2018(13):104.

[2] 康尚涛 . 新形势下农牧区开展雷电防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J]. 农业灾害研究 ,2018(3):46.

[3] 刘旭洋 . 内蒙古农牧区雷电灾害产生的 原 因 分 析 及 防 雷 对 策[J].机 电 信息,2019(26):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