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保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3

探讨环保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

卢贺成 刘强 刘常碧 朱华丽

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18001

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重视,环保行业异军突起,环保企业快速发展,但环保企业应急管理相对滞后。本文对环保企业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目前环保企业工程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并对应急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以期为环保行业工程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环保企业;应急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1环保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国家提出“3060”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纳入国家整体规划,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加大了生态环保违法处罚力度和生态环保督查频次,国内各行各业也都加大了生态环保的投入,环保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环保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环保工程建设期间,现场很少有满足需求的应急管理体系或应急处置预案等,现场应急演练达不到应急能力建设的要求。这与我国其他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应急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差距较大。

因此,在当前环保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环保工程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尤为重要。在环保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加强环保工程事故事件的应急管理,预防突发环保工程事故事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快速、有序、高效的管控事件发展趋势,缩减管理半径,加快报送反馈环节,有利于提高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建设和本质安全管理,避免和降低环保工程建设期间不安全事件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环保工程建设现场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利用精益管理的“三现主义”,去环保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调研、访谈和收集资料,结合多年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经验,对环保工程建设的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应急演练、应急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汇总、整理、总结、提炼出以下主要现状和问题:

附表1:环保工程建设期间应急管理现状和问题

序号

现状或问题

原因分析

风险分析

1

项目管理领导不重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缺失,风险较大

2

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不全面,缺少关键突发事件处置内容

对工程建设现场危险因素分析不足

无部分事件处置流程

3

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与现场实际工程不符

未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编制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

突发事件处置不到位

4

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差

预案编制过程中,未深入分析现场情况

突发事件处置不到位

5

应急预案体系与地方政府、上级单位的预案不衔接

对地方政府、上级单位的应急预案不熟悉

不能快速及时与地方政府或上级单位应急响应

6

应急预案审批或评审不完善,甚至未审批

未组织评审或审批,或不了解预案审批发表流程

不合规,电子版可能随时被人为篡改,执行不严格

7

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未发布公示,部分员工不知道

未认识到应急预案发布公示的重要性

员工不了解内容,处置不到位

8

应急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员工甚至不知道有应急预案

未组织应急预案专项教育培训或演练

突发事件,员工不能正确处置或不熟悉处置流程

9

应急演练计划与实际需求有偏差,演练目的不明确

演练方案编制不到位

达不到演练目标

10

应急演练组织不科学,演练过程场面管理较混乱

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演练组织不到位

达不到演练目标

11

桌面演练多于实操演练,演练流于形式

演练组织不到位

达不到演练目标

12

演练内容和形势单一,未全覆盖

演练方案编制不到位、组织不到位

达不到演练目标

13

参加演练的各单位协同不顺畅,与政府间的联动能力不足

演练组织不到位

达不到演练目标

14

应急物资管理及存储缺乏统筹规划,或缺少应急物资配备

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处置不到位

15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不足

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到位

16

专业应急装备不能满足现场需求等

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处置不到位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从影响度、发生度、风险等级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按20/80法则,提炼、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要因:(1)管理人员未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应急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2)对工程建设现场危险因素分析不足,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不完善;(3)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包含处置方案)不符合现场实际,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差;(4)应急演练组织不到位,达不到演练目标;(5)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不熟悉应急处置流程等。针对上述关键要因,探讨解决对策与方法。

3环保工程建设应急管理关键要因的对策与方法

3.1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应急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按新《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的要求,落实环保工程建设项目部的主体责任。项目负责人必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真正担负起环保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职责,才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意识到应急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突发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提前预控各类突发事故事件。

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建立完善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将应急管理与绩效管理、安全文明施工奖惩相结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部应急管理水平,防范化解环保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风险。

同时,工程建设项目部,加大应急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工程建设项目各级领导和参建单位均能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是减少事故损失、避免事故扩大的必要手段。通过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可以有效检验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全面提高项目部各参建单位、各岗位人员在突发情况下,妥善处置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能够增强广大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现场隐患排查能力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更好地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2对工程建设现场危险源分析不足,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不全面

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人,组织开展工程建设现场危险源分析和应急能力调研评估,组织制定、完善工程建设相关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

应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特别是环保工程建设项目,既有建设过程中的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大型吊装等高风险作业,又有调试试运行中的污染物、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受限空间作业等危害因素。只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评估全面准确,才能更好根据风险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

环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作业环境变化频繁、工艺流程复杂多变、危害因素种类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每一个危害因素都要制定应急预案,所有必须结合工程建设进度、危害因素风险等级,依据工程建设施工方案或工艺流程的调试方案,制定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满足工程建设或安装调试的应急管理需要即可。

3.3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不符合现场实际,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差

在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时,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的全过程。提前调研当地周边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救援资源,尽量利用周边企业或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本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应急能力,制定并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控制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应急处置流程。

可以假想某事故事件的发生,按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的流程处置,推演是否能可靠处置事件?是否能控制、限制事故扩大?每一布或流程是否具有可操作、可执行?用推演或演练的方式,检验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的处置流程、可操作、可执行性,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及时修订,不断补充、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以确保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上级预案有序衔接,满足现场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各参建单位根据实际制定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

3.4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演练组织不到位,达不到演练目的

应急演练的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员工的应急能力,同时也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急设施性能的可靠性。应急演练是在模拟事故的条件下实施的,事故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准备周密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评价应急预案准确性的关键措施,演练过程,也是参演人员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尤其对于现场工程施工作业人员,通过演练可以直接地掌握各类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法、报警报告流程等,特别对准确掌握相应的自救互救知识指导意义重大。

根据现场调研、访谈结果,目前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应急演练流于形式。不能依据本项目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结合本项目自身可能发生的事故开展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制定不具体明确,演练组织也不到位,造成现场演练时,演练人员没有进入状态、严肃性不高、针对性不强等现场情况,甚至分不清哪是演练人员、哪是观摩人员,故而达不到演练的目的。为了增强应急演练的效果,有效组织应急演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急演练:

(1)提前开展应急演练培训或宣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微信群等有效的载体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邀请专业人员对现场工程建设或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技能专题培训,如火场逃生与自救、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医疗急救、绷带绑扎等技能的集中培训。

(2)精心准备演练组织工作。按照演练的需求成立演练组织机构,分配好演练过程中各角色(如指挥人员、参演人员、观摩人员、记录或评估人员等),根据演练规模有选择性地成立指挥控制组、策划组、执行组、评估组、保障组等,通过各组的密切配合,精心准备演练工作,必要时可以根据准备情况适时召开演练准备工作会议。

(3)依据演练目的,合理设置演练情景。演练情景的设置是紧紧围绕演练目的进行的,如示范性演练,就要以引导演练者按步骤、按程序进行,让观摩者学会如何组织演练。设计演练情景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安全性,包括现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等;二是注意引导作用,情况设置就在于能引导演练不断深入进行,促使演练组织采取相应的救援行动;三是注意全面性,不但要详细介绍影响救援行动的周围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怎样能发挥装备器材的性能等。

3.5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不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能够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最佳手段。通过对各环保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应急管理培训调研分析,总结提炼出应急管理培训做到“五个结合”,将很好解决应急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1)应急管理培训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只有掌握法律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才能够依法合规的开展工作,同时强化法制意识、红线意识,使各级单位自上而下全员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管理培训与工程建设项目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会脱离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应急管理培训要与事故案例相结合。要将各类事故案例,特别是应急救援过程及结果分析作为培训重点,用血的教训警醒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4)应急管理培训要与应急预案形结合。对应急预案的培训不仅能够掌握预案的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对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出下一步修订或完善的建议。

(5)应急管理培训要与实际操作和应急救援相结合。事故的应急救援是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具备应急救援的实际操作知识,才能在突发事件救援过程中正确判断,果断操作,将损失减为最低。

4推广意义

应急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涉及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本文针对当前环保工程建设期间应急管理的现状,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归纳整理出当前存在的主要关键要因,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促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对各类工程建设方面的应急管理,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新《安全生产法》,2021年9月1日实施

[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第16号

[3]《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实施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卢贺成 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EHS及运营部,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