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和灭火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和灭火措施

郑砚锋

(吉林省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下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增多,该类型区域人口流动量较大,且火灾负荷高,因此危险系数更高,一旦该类型场所有火灾事故发生则极易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和灭火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灭火措施


引言:人员密集场通常所指向的是同一时间内人员聚集数远超过50的商场、宾馆、医院、以及企业生产车间等。近年来,城市核心版块逐渐增加,尤其是商业核心区域以及次核心区的人员流动问题导致火灾隐患随之增长,因此对于各种商场、集贸以及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应全面加强,才能抑制火灾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率。此外,针对于火灾的扑救措施,也应对人员密集场所特点着重分析,采取针对性灭火手段,快速消灭火灾问题。

  1.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措施

  1. 推行标准化消防安全管理

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推动这一要求可视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主要措施,更是“消防管理、检查与整改”工作机制建立的关键环节,这一举措的有效推行可将火灾防控能力加以提升,并有效预防火灾所引起的群死或群伤事件发生。首先,该政策执行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标准化消防管理部署,也可通过组织专题会议、消防安全会议等形式,将重要指导内容,以及各行业、系统人员的消防管理职责逐一落实。其次,相关行业主要负责人应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要求全面了解,并严格按规定执行,同时与行业系统人员相结合协同落实管理工作,注意加大分类指导范围与力度,制定具体消防安全考核标准,并且消防考核结果一定要做公开处理,以此作为有关部门进行消防检查的依据内容。最后,消防部门应构建“监管有序、突出重点”的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消防检查针对性,促使整个管理制度更为精准化与规范化,加强执法效能[1]

  1. 强化统筹形成工作合力

消防工作落实不应属于消防部门自身职责,而是应充分发挥各行业系统的监督与管理任务,形成多方负责、同步推进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各区域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发挥自身作用,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护第一责任人,以此形成“高层领导带头监管、副职领导分包监管、基层领导具体监管”的责任制度。与此同时,也应成立专项组织机构,全方位做好密集人员场所的消防统筹工作。一年的初始阶段,各部门领导应针对该问题科学部署,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该类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此外,也应总结相关经验,对该类型场所的火灾形势加以研判,强化各地部门联动执法能力,并做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火灾预防工作。此外,面对各项历史遗留问题,各部门也应做到紧盯不放、合理督办,将区域防火能力进一步提升。

  1. 加大排查力度净化消防环境

人员密集场所内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业主商户,由于其经营独立且方式不同,所以多会根据自身想法进行二次整修,而此时为确保消防问题不会有所纰漏,管理人员必须做到逐户检查,针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以及宾馆饭店等消防状况要全面摸清,以消灭火灾隐患。与此同时,也应注意针对重点区域加大排查力度,建立整改责任与问题隐患等任务要求清单,保证整改责任有效落实。而执法人员在进行消防检查时可分片、分工开展工作,检查过程中要明确依据消防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标准和要求实施检查任务,尤其是针对于各人员密集型场所的主要负责人应进行消防知识及要求检验,以促使其将火灾防护问题作为首要任务[2]。除此之外,消防检查任务也应包括对消防工作落实、建设设施维护、安全通道管理、人防物防措施落实、用电用火管理、区域联防组织等各项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且也应注意检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与能力。

  1. 人员密集场所的灭火措施

  1. 第一时间出动,疏散被困人员

面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问题,首先应保证可以在迅速将各种灭火力量调至火灾现场,并使该项救援行动可顺利实施,保证其施救效果,所调灭火设备应包括基本救援车以及各种工程铲车、破拆车等进行协助,以使火灾情况在初始阶段即可扑灭,此外消防指挥者也应调用搜救犬、以及生命探测仪等设备,并对场所内的楼梯间等消防通道和充烟部位重点搜救。

  1. 实施设防堵截,阻止火势蔓延

若发生火灾时人员密集型场所内的火势仅局限于建筑某一方向,此时可以堵截设防这一扑救方式为主,消防力量部署也应重点围绕该策略进行布局,可在起火点建筑布置水炮水枪阵地、防火单元等措施。同时也可根据现场实际火势情况采取对称布局,当火势被全面掌控后,再逐步进行推进,以较短时间将火势迅速扑灭[3]。若起火点发生至场所内部,且火势已经蔓延,此时应选择围堵设防措施,利用场所内部消防墙、防火门等设置主要灭火阵地,并将起火层内的所有门窗立即开启,让其发挥散热排烟的作用,以防火势再次蔓延扩大,而当场所内部火势有突破建筑窗口的发展趋势时,消防指挥人员应迅速分析情况、调整阵地,对灭火力量重新部署,由内部扑救变为外攻,并对火源周围建筑进行射水保护,避免火灾蔓延至周围建筑。

  1. 开展火情侦察,勘察火场情况

关于火情侦察问题,面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人员应将火场内部情况全面掌握,火场勘察可由内部、外部观察两种方式以及知情人询问同步进行,以此充分判断火场内部危险情况、建筑内人员所困位置,以及在进行人员搜救时缩影选择的具体路线,同时对于起火建筑中原设置的消防设施所在地也应加以全面了解,以供于现场救援指挥者随时更据实际火情、及消防设备做出灭火救援措施调整。

  1. 利用固定消防设施,阻火灭火

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紧急火灾救援应确保人群安全,因此为完成此目标顺利实施救援,可在优先使用以固定的消防设施,而为确保出枪迅速可对火场内已有消防栓进行使用,精准打击起火部位,或也可将建筑内水幕以及自动喷淋系统等设备同时启动,以此辅助阻火灭火作业,将火灾所带来的人员及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结论:综上所述,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工作十分重要,该类区域内所涉及的人民群众及财产众多,因此一旦有火灾发生,必然会导致众多不可控情况发生,如此则要求各级政府、行业系统主管、社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火灾防控工作。消防部门也应针对该类型场所的常见火灾情况制定相关防护策略,灵活处理实际火情。

参考文献:

[1]林佳冬.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30):103-106.

[2]李晓东.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7):182-184.

[3]王春松.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扑救措施的讨论[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