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0
/ 2

临床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刘艳丽 刘连义 刘妮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检验科 100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凝血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探讨。方法:统计我室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之间的质控资料,分析凝血四项检查项目的偏倚与扩展uProc。结果:PT、APTT、TT、Fib指标结果中得到靶值分别为12.24s、26.57s、17.52s、2.31g/L,PT指标扩展uProc为1.51s,APTT指标扩展uProc为1.62s,TT指标扩展uProc为0.25s,Fib指标扩展uProc为0.81g/L。结论: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查中显示,四项指标都存在扩展测量不确定度。

关键词】临床凝血检验;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也是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一个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参数[1]。今年来医学领域也逐渐引入测量不确定度这个概念,一般医学机构的实验室都可以提供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我们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项目测量,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统计分析我室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之间的质控资料,得到各个批次间的不精确密度。在同一天对质控品进行了多次的检测,将所有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均数,最后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计算研究。

1.2仪器

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项目测量,质控血浆从Siemens公司购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批号为575701)使用Thromborel S品牌(Siemens公司生产),质控品使用Dade Ci-Trol水平1(批号为548072/548095)。主要凝血检测项目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1.3方法

首先校正分析仪器,让分析仪器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之后对分析仪器的工作环境进行合理调整,要求室内质控都处于可控范围内,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开始检验凝血四项指标的不确定度。

1.4观察指标

对四项检查项目的偏倚和扩展uProc进行计算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用sx表示各项检测指标的均值,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PT、APTT、TT及Fib均存在拓展测量不确定度。见表1。

表1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分析

项目

均值

靶值

SDRep(n=10)

标准差(SEM)

偏倚(Bias)

uBias

uProc

扩展uProc

PT(s)

11.99±0.65

12.24

0.65

0.17

0.05

0.19

0.74

1.51

APTT(s)

27.47±0.58

26.57

0.17

0.06

0.92

0.07

0.85

1.62

TT(s)

19.00±0.69

17.52

0.05

0.02

0.01

0.02

0.14

0.25

Fib(g/L)

2.52±0.24

2.31

0.73

0.17

0.89

0.18

0.26

0.81

3、讨论

由于对测量不确定度探究的逐步深入,其准确性、分散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关注,测量不确定度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近年来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精度凝血分析仪的普及,血液检测分析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获得广泛的运用,其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与临床实际中的符合程度对受检者至关重要。

凝血检验主要是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凝血检验中,各项检验指标有着自身共同的特点,抗干扰因素比较多,临床检验中难以控制,其中抗凝剂与血浆的比重极其重要。因此,在临床检验中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相关因素主要表现如下:首先,试剂的批号会引起检测结果的差异;其次,在采用血样采集的时候,患者的血样具有不定量性,并且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从而导致每一管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不同,进而导致结果产生差异[2]。此外,本组实验中,笔者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考虑,并且各种因素对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采样因素在国际上不被重视,主要是该类因素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评估不确定性只有在实验室内进行控制措施以及质量保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了对各项仪器设备的正确校正以及维护,适当的参考物质,并且正确的测量程度等[3]

在此次研究中,以不确定度作为研究指标,在临床凝血检验中探究其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PT、APTT、TT、Fib指标结果中得到靶值分别为12.24s、26.57s、17.52s、2.31g/L;将这些靶值数据带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PT的扩展uProc为1.62s,APTT扩展uProc为0.25s,TT扩展uProc为1.51s,Fib的扩展uProc为0.81g/L。由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在凝血四项检查中,关于PT、APTT、TT以及Fib观察指标的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存在偏倚。所以,在凝血四项检查过程中,对于结果准确性的判断,要对存在的偏倚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时,还应当以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综合分析标本留取以及检验情况[4]

综上所述,在凝血四项检查PT、APTT、TT以及Fib指标的结果中,都有一定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存在,会对各项指标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针对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一定要对其扩展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针对影响偏倚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使结果检测偏差得到最大化的降低,有利于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峰,周明莉,许娟.临床凝血检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135+137.

[2]袁凤丽.两项凝血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医疗装备,2019,032(001):54-55.

[3]毛瑞,曹三成,王娟,等.临床实验室干式生化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与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034(005):153-155,159.

[4]崔明, 鞠少卿, 保方,等.基于质控数据用Top-Down方法评定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