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2

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价值

杨雪菲

(开远市儿童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99 )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价值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到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5例实施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为观察组,余下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29%和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当中,患儿的各症状改善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提升最终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多表现为阵发性咳嗽或呼吸困难等,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时间长等特征[1]。如果患儿没有接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但会对肺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还会对整体健康状况及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2]。临床治疗中关于小儿哮喘也主要以雾化吸入为主,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然而由于患儿的年龄特殊性,导致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对最终的预后恢复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就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到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5例实施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为观察组,余下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构成比例为25:10,年龄区间为3到8岁,平均(3.45±1.47)岁;对照组患儿男女构成比例为22:13,年龄区间为3到9岁,(4.57±1.23)岁。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叮嘱患儿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告知家长哮喘疾病及治疗相关的健康知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中医护理中采取穴位敷贴的方式稳定患儿症状改善,取细辛、白术、白芥子、黄芪、以及延胡索等药物兑入姜汁根据10g:10ml的比例进行搭配,将药物调制呈1.5*1.5cm药膏,贴敷在对应的穴位之上,每天3次一周一天即可,持续敷贴3周为一疗程。心理护理中需结合患儿的年龄阶段展开相应的护理措施,沟通过程中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以讲故事的形式耐心向患儿讲述疾病及治疗的原理,并得到家长的共同配合,鼓励患儿以积极勇敢的状态面对,有利于增强患儿在陌生环境当中的安全感。当患儿哮喘发作过程中,作为家属容易发生焦虑及易怒等不良情绪,这个时候护理人员需正确引导家长的认知观念,并告知在患儿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促进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干预模式下患儿临床疗效,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退,肺部哮鸣音恢复正常,且各项肺功能指标等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为显效;患儿经治疗后症状相对得到缓解,肺部哮鸣音相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反复性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退为有效;患儿经治疗后无上述任何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1e659d06a73b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29%和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患儿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1(60.00)

12(34.29)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7(48.57)

8(22.86)

10(28.57)

25(71.43)

x2


2.632

3.201

18.398

18.398

P


0.105

0.074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空气质量也是逐渐下降,受大环境及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儿的机体发育尚未完善,身体免疫力较低,相比承认更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3]。在临床中,患儿由于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依从性较低且容易发生哭闹等现象,家长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哮喘属于发作性痰喘,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痰浊于肺所导致,在加上日常饮食无规律,而且心理及情绪方面等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哮喘病变[4]。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肺、脾、肾三个为主为主,常规护理中配合中医护理能够更好的对症下药,针对患儿的症状表现开展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的稳定患儿病情变化,而且还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恢复质量[5]。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情感更为脆弱,在面对治疗环境的时候情绪波动更为明显,稍有不慎更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在哮喘治疗中还需关注患儿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与家长共同配合指导患儿保持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减轻疾病及治疗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29%和对照组71.43%(P<0.05);可见患儿在联合护理的应用模式下,患儿的肺部哮鸣音恢复正常,且各项肺功能指标等均得到显著的提升,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当中,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更佳,并且还有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 心理干预联合中医护理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8, 33(7): 1034-1036.

  2. 夏雯, XIA, Wen,等.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04(10):185-186.

  3. 马宁. 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018(005):342-344.

  4. 黎燕婷. 中药穴位敷贴专项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005):110-113.

  5. 张述坤. 心理护理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