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

余森雨

长沙血液中心 成分制备科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血站血浆制备总量64400袋为研究对象,分析具体报废袋数和原因,并依据原因提出改正措施。结果 血液制备环节主要报废原因为:脂肪血0.13%、溶血0.07%、血袋破损0.06%。结论 血站在进行血液制备过程中需强化关键步骤控制、依据出现报废原因制定对应干预方式,方可减少血浆报废量。

关键词:血液制备;报废原因;血站;溶血

血液为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重要组织,也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随着术中输血需求逐步提升,血浆供应问题逐步加剧。为保证有效供应,不仅需提升血浆来源也需控制好血液报废几率[1]。虽然血液制备流程有严格要求,但由于需求量增加或者操作不当依然会出现各种,为提升我站血液质量,降低报废几率便需深入探究分析。本次研究主要从血液制备环节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血液报废原因,并依据原因找出干预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血站血浆制备总量64400袋,所有献血人员年龄均为18~50岁之间,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筛查献血人员提升状况,献血量控制为200~400ml。使用的血袋为T-200以及T-400,主要由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300则由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血液采集之后依据制备操作规程制备流程予以血液分离制备。

1.2 方法

设备主要为:Filtramatic为全自动滤白监测仪,全自动成分血分离机设备为SEPAMTIC-SL(Ⅲ)主要由德国LMB公司生产;由瑞士多美达公司生产,主要型号为MBF-21;美国科瑞特生产的低温融化箱型号为Cyto Therm4T.6C。

1.3观察指标

血液报废标准:脂肪血(肉眼可观察到血浆呈现为乳糜样,检测之后发现乳糜指数为5);溶血(肉眼观察发现血浆呈现为红色,其中血红蛋白大于0.29g/L);破损(制备过程中发现血浆出现渗漏,检查后发现血袋出现破损)。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液制备环节主要报废原因为:脂肪血、溶血、血袋破损,数据见表1。

表1 血液报废原因(n,%)

例数

脂肪血

溶血

血袋破损

64400袋

90(0.13%)

50(0.07%)

40(0.06%)

3 讨论

血液属于重要医疗资源,输注血液制剂不仅可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同时在临床治疗、外伤抢救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2]。近年随着医疗事业持续发展,临床用血量持续提升,为确保每个血液制备环节安全可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血站便需做好制备流程管理。对每一环节安全性以及质量做出充分保证,将血液资源浪费以及报废充分减少,将供血持续紧张现象进行充分缓解。在血液制备环节中,导致血液报废主要原因体现为重度脂血方面,其同献血者前一天或者献血当天饮食较为油腻存在相关性,或者自身表现出亚健康状态而呈现出代谢异常现象。对此积极做好采血前征询工作,具有显著意义。对于血液颜色异常,主要因为溶血现象出现造成,存在诸多因素会导致血液表现出溶血现象。通常分析,溶血出现,同白细胞滤器质量存在相关性,此外同血液流速、采集时间以及是否顺畅等存在相关性。此外对于献血者血浆呈现出异常情况,同服用相关保健品或者服用药物存在相关性。此外血袋破损,也会导致呈现出血液制剂报废现象。对于血袋破损率而言,其同血袋原材料质量表现出相关性。此外离心装杯手法错误,也会导致呈现出血袋破损现象。热合后未实施检漏而呈现出的渗漏也表现出较高比例。对此针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需要进行分析,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与改进,于采血环节,将辅助判断脂血设备增加,于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中重度脂血尽量不采集。在采集前,将征询力度积极加强,采集期间,对于SOP系列操作依据操作严格展开。完成血液采集后,对于工作人员动作保持轻柔进行告知,确保血袋排放整齐有序,冷链温度确保稳定合理。在血液制备期间,对于滤白、分离、速冻、融化以及病毒灭活等系列环节,要求员工需要积极展开对应操作。整体制备流程期间,需要做到血袋轻拿轻放,快而有序完成流程制备,将非保存温度下血液制剂暂存时间有效减少。对于员工培训力度,需要进行持续强化,对于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员工需要充分注重,对于系列问题需要做到及时反馈以及解决,将人为因素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以及报废有效减少。此外科室需要合理完成血液制备每一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创建以及完善,对于每一环节质量做出保证,确保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充分形成。对于各科室合作默契加以促进,将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对流程合理化、工作高效化可以有效促进,可以将血液报废率有效降低。本次研究即对不同浪费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制定对应控制方式。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本血站血液报废主要原因可分为三类:分别为脂肪血、溶血、血袋破损,现分别进行分析。脂血:出现此种问题和献血人员有关,采血过程中要求采血科室在采血之前进行询问,详细询问献血人员病史和饮食以及生活规律状况[3]。初步筛查过程中,可辅助以脂血判定设备,将氨酶测试仪更换为半自动生化仪统计,确定样本检测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差超过0.4作为判定标准。在进行检测过程中位若出现疑似脂肪样血浆,工作人员需采用血浆同比色卡进行检测,控制人为原因所引发的报废。也有学者提出,出现脂血主要原因为患者当天或者头天饮食油腻,或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需在采血之前询问患者饮食和健康状况[4]

溶血:出现溶血的原因,大部分溶血原因为献血人员自身问题,也可能和采血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为有效降低此种问题需在操作之前和献血人员进行沟通,选择较为粗大且弹性良好的血管,通过此种方式保证采血流畅。血液运输过程中则需配备冷链控制运输箱,切记挤压和震荡或者颠簸血袋。血液制备过程中要求必须轻拿轻放,尤其对于滤白环节,所有操作步骤必须依据SOP规范操作,禁止使用手挤压血袋,一旦发现滤白时间过长,则需第一时间内报告科室主管[5]。血液一次离心成浆且颜色异常时必须接受二次离心,颜色依然异常时需报废,也可通知质量监督科查看确认后报废。

血袋破损:血液制备过程中引发破损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为血袋质量差、离心操作不当或者热合之后并未检查是否出现血袋漏损。为有效减少此种原因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方式为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厂家,同时检查购买相同批次或厂家的血袋,进而降低血袋破损几率。对于离心过程中所产生的破损,主要控制方式为,装杯时放置止流夹,控制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并规范操作人员操作步骤,提醒工作人员离心之前必须检查套杯,进而保证并无硬质物体遗留。装杯过程中整理好血袋,确保血袋面朝内侧,在转移袋以及红细胞添加液袋面套于杯外,血袋导管拉出之后理齐折好向外折入转移袋[6-8]。对于不同厂家血袋可以承受的最大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控制,制定不同血袋离心参数,降低离心力、转速原因引发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保证血液制备安全,需重视员工培训,设备保养,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同时在制备血液的各个环节也需建立质量控制,通过此种方式方可最大程度保证血液制备安全性,减少血液浪费。

参考文献

[1]林惠燕. 中山地区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措施[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010(004):291-294.

[2]晋峰, 贺韦东, 丛培芳,等. 山东省成分血制备与报废统计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032(003):278-280.

[3]高芳, 徐胜春.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及原因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19, 32(01):83-84.

[4]游冉冉, 罗伟峰, 李然,等.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19(2):177-180.

[5]管风花. 研究我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20):112-112.

[6]韩萍, 马雪琴. 血站采血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6):174-174.

[7]贾波,辛宏杰. 济源市2014-2018年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临床研究,2020,28(7):23-25.

[8]许少英,杨穗群,徐国胜,等. 2013~2018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0):167-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