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策略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3


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策略的实施

洪梅 王传秀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干预策略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胸外科护理和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DVT预防相关指标,可得观察组的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重视度、预防配合度分别为97.22%、96.67%、9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72.22%、61.11%,(均P<0.05)。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56%,低于观察组的97.22%,经检验证实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护理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患者参与框架;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

前言:

胸外科术后,患者多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发生DVT的风险较高。为避免DVT的出现,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工作[1]。本研究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护理,并探讨其应用的效果,为其提高患者术后早期DVT防治的自主参与、正确实施率以及降低DVT发生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男、女所占比值是39:33,年龄范畴自20~75岁,平均(56.35±1.25)岁。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患者入组前已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精神状态正常,交流无障碍;(4)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失明、失聪等情况,无法参与研究并配合实施的功能障碍者;(2)术前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患者;(3)明确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胸外科护理和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护理。经验两组在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方面的组间差异,可得均P>0.05。

1.3方法

1.3.1对照组

均接受常规胸外科护理,在入院后由护士常规实施护理评估、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并进行围术期疾病风险宣教,包括疾病并发症预防、饮食活动安全指导等。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取基于患者参与框架的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策略,具体会措施如下:(1)集体培训。组织科室全体医护开展关于VTE防治相关培训,制定统一的科室VTE防治规范。(2)风险评估。组织患者(和或家属)参与DVT风险评估,护士进行相关情况的说明,并指导其填写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实施围术期自我DVT风险评估。(3)风险和预防告知。结合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必要的风险告知,指导患者签署VTE风险告知书,引导患者明确自身存在的DVT风险。并对患者进行DVT防治或治疗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详细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4)信息化宣教。护士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关注科室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进行相关资讯或者文章的推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DVT防治相关知识的宣教。

1.4观察指标

参照本科室自制标准,评估两组患者在DVT预防方面的知识知晓情况、预防态度、预防配合度,记录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前应用自制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处理使用的工具为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和检验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小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DVT预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预防态度、预防行为方面的差异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DVT预防相关指标,可得观察组的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重视度、预防配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见表1~3:

表1 72例胸外科患者DVT预防知识知晓率

组别

完全知晓(例)

部分知晓(例)

不知晓(例)

知晓率(%)

观察组

36

30

5

1

97.22

对照组

36

20

9

7

80.56

X2

-

-

-

-

16.66

P

-

-

-

-

<0.05

表2 72例胸外科患者DVT预防态度

组别

非常重视(例)

重视(例)

不重视(例)

重视度(%)

观察组

36

32

3

1

96.67

对照组

36

8

18

10

72.22

X2

-

-

-

-

24.45

P

-

-

-

-

<0.05

表3 72例胸外科患者DVT预防行为

组别

配合(例)

不配合(例)

配合度(%)

观察组

36

35

1

97.22

对照组

36

22

14

61.11

X2

-

-

-

36.11

P

-

-

-

<0.05

2.272例胸外科患者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出现各种临床不良事件的例数一共为1例,总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为16.67%,经检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4:

表4 72例胸外科患者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比较

组别

管道滑脱

(例)

晕倒

(例)

坠床

(例)

并发症(例)

不良事件发生率

(%)

观察组

36

0

1

0

0

2.78

对照组

36

1

2

0

3

16.67

X2

-

-

-

-

-

13.89

P

-

-

-

-

-

<0.05

2.3 72例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

经护理满意度调查与组间比较,可得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0.56%,低于观察组的97.22%,检验证实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本院尝试将患者参与框架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中,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VT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重视度、预防配合度分别为97.22%、96.67%、9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72.22%、61.11%,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另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80.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22%。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护理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初步证实,基于患者参与框架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早期DVT防治的自主参与度,提高其正确实施率,并在控制DVT发生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邸林,王涛. 舒适护理模式在预防胸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5):85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