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扁桃体 切除术后疼痛的护理

栗瑞娟

运城第一医院疼痛科 山西运城 044000

慢性扁桃体炎在年轻群体中发病率高,尤其是儿童,发病机制和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腭扁桃体隐窝不能有效引流等原因相关,很可能因为隐窝中存在的病毒、细菌出现感染显现,进而引发慢性炎症。患者可能会增加吞咽难度,并伴有咳嗽、咽喉肿痛的临床表现,同时诱发关节炎、畸形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可通过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慢性扁桃体炎,配合抗感染治疗,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大量临床经验表明,扁桃体切除术后恢复阶段,患者常主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应受到临床的充分重视,将疼痛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方向,减少患者疼痛感,进而稳定患者情绪,实现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提升。那么什么是扁桃体切除术,在护理时又具体该注意什么呢?

1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哪类患者?

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上也有扁桃体炎切除术的别称,可以通过低温等离子消融等方式离断扁桃体,规避了传统剥离术和挤切术容易出血的现象。有下列症状的患者,可通过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一)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且发作具有反复性;(二)患过扁桃体周围脓肿;(三)扁桃体过度肥大,对患者营养吸收、呼吸和吞咽功能的正常行使造成影响;(四)可能因为扁桃体病灶,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炎、风湿热等疾病;(五)因扁桃体肥大因素,对咽鼓管功能造成影响,诱发慢性渗出性中耳炎,保守治疗康复希望不大;(六)长时间低热,扁桃体慢性炎症一直未愈;(七)患白喉带菌且保守治疗无法治愈。

对于以下患者,不适用扁桃体切除术:(一)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未间隔21-28天;(二)患心脏病、高血压、血液病、活动性肺结核;(三)合并肾炎、风湿热等疾病;(四)患流感、脊髓灰白质炎,处于月经期的女性患者;(五)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较高。

2 扁桃体切除术应注意什么?

患者手术之前,需要做好体格检查,尤其需要明确是否有相关病史,以及出血凝血机制等相关检查。具体而言,应做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胸透、肝肾功能等检查。如果麻醉方式为全麻,则术前应全面禁食,即使是局麻患者,术前也应当减少饮食量,或者直接禁食。术前30分钟应当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阿托品。若患者存在严重紧张、焦虑的表现,也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

患者术后应采取侧卧姿势,如果患者采用局麻方式,口中分泌物应当顺着口角自然流下,不能咽到胃中,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在流出物中,分辨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如果患者采用全麻方式,在患者处于沉睡状态下,应检查其是否存在吞咽反应,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出血。切除术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法,用抓钳牵拉病灶,以8档设定射频刀能量,分离病灶并完成切除,切除过后第一时间用等离子刀头止血。患者在术后超过3小时之后,可以适当进流食,流食应适当加热,防止过凉刺激消化道。超过6小时之后可以用盐水充分漱口,若术后创口相对疼痛,也可以通过冷敷颈部的方式缓解痛感。术后24小时,如果在创面处出现白膜,属于正常反应,无需担心或额外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白膜会在手术6天左右脱落,在创面处出现肉芽,同时生长表面上皮。需要注意的是,若白膜外观为偏向灰色,应考虑是否可能感染,必要情况下,应采用浓度在1%以下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患者充分漱口,并适当采用抗生素治疗。

3 扁桃体切除术有哪些并发症?

3.1 伤口感染

由于一些患者对手术耐受度不高,加上术中可能未能全程保证无菌操作,因此很容易在出血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患者伤口感染之后,可能会出现咽部肿胀充血、发热、咽喉肿痛等临床症状。此时应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充分含漱。

3.2 出血

患者术后的24小时内,若出现出血临床表现,均属于原发性出血,通常发生率较高,尤其会集中在6小时内,诱发原因较多,可能是因为术中未能充分止血,或者是手术细致程度不够,亦或是麻醉剂中肾上腺素失去诱导血管收缩药效之后,血管再次扩张等原因。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存在已经出血的出血点,很可能因为咽部的活动,或者咳嗽反应,进一步增加血压。最后,若患者营养不良,体内维生素C含量或凝血酶原较少,也会成为导致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如果是继发性出血,通常会集中在术后6天左右,当白膜脱落之后,就会因为较硬食物被咽下,进而出现出血现象,此时应当适当进行抗感染治疗。

3.3 并发症

扁桃体切除术可能会引发肺不张、支气管肺炎、肺脓肿等并发症。

4 扁桃体切除术后为何会感到疼痛?

4.1 术后伤口

扁桃体切除术后,由于创口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创口暴露过程中,会为患者带来剧烈疼痛。具体疼痛程度,和采用的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若患者采用局麻,则在回到病房之后就会出现疼痛感;若患者采用全麻,则在术后数小时之内,当麻醉药物药效渐渐消失,患者逐渐清醒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疼痛。

4.2 心理因素

一些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前对手术可能产生的疼痛感过高估计,从而抑制处于负性情绪缠身的状态中,对于疼痛更加敏感,并且由于应激性的原因,很容易令疼痛感一直持续。在这期间,家属的原因也相对重要,如果对于患者情况过于担忧,就会向患者传递紧张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疼痛阈值降低。

4.3 护理因素

一方面,医护人员认为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加上护理人员害怕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上瘾,因此对于止痛类药物限制情况较多。

5 扁桃体切除术后应如何护理?

5.1 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并不十分了解扁桃体切除术相关知识,因此往往对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了解不多,因此很容易对术后疼痛形成错误估计,从而在形成强烈的痛感时,往往伴随各类负性情绪,从而暴躁易怒、焦虑抑郁,降低护理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和患者保持高效交流,为患者普及慢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切除术的有关知识,以及手术可能达到何种治疗效果,建立患者对疾病和疾病治疗方式的正确认识,进而减少对疾病的担忧之心。同时应当注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康复的信心,避免长时间陷入负性情绪,影响预后康复质量。

5.2 疼痛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后应及时在患者创口附近,为患者冰敷,降低创口神经敏感度。另外,应结合患者疼痛情况,适当给予镇痛药物,如果是轻度疼痛,则可以口服止痛药;若是中度或重度疼痛,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一定镇静剂。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要对镇痛药物进行加量。

5.3 饮食护理

由于扁桃体在患者咽部位置,患者进食时,可能因为吞咽动作,令扁桃体感到疼痛,因此会降低饮食依从性,尽量避免饮食。但这也会陷入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从而延长创口愈合时间。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饮食,增加营养摄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饮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增加患者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量。患者初期可以服用流食,当吞咽功能有所恢复之后,再摄入正常食物。

5.4 局部护理

术后应对患者是否发热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发热情况相对严重,则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创口,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扁桃体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引起充分重视,适当给予患者止痛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实现患者预后康复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