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临床影响

王美华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231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慢性病管理用于糖尿病前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糖尿病前期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糖代谢指标。结果:针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于糖尿病前期中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法,利于糖代谢指标的改善。

【关键糖尿病前期;社区;糖代谢;慢性病管理


对于糖尿病前期病患而言,其糖代谢从正常逐渐往糖尿病进行转化,需要积极的干预,以改善其预后[1]。相关资料中提及,糖尿病前期主要包含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退这两种状态,若患者在发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将极有可能会进展至糖尿病[2]。本文选取80名糖尿病前期病患(2019年1月-2021年1月),旨在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用于糖尿病前期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社区服务中心接诊糖尿病前期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纪在42-72岁之间,平均(56.36±4.18)岁。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纪在41-72岁之间,平均(56.79±4.52)岁。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管理: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和检查协助等。研究组配合社区慢性病管理:(1)制定患者健康档案,准确记录患者血糖检测结果、病史、用药史、体检结果和基本情况等。询问患者生活与饮食习惯,同时采取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与视频宣教等途径,为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病理知识,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2)将所用药物的名称、禁忌、作用机制、用法和常见副作用等详细告知患者,嘱患者规律用药,切勿随意调整用药量,也不能擅自停药。若患者记忆差或年纪大,容易忘记用药,可让其采取设置闹钟的方式提醒用药。(3)要求患者饮食清淡,不食刺激与辛辣的食物,减少钠盐、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多食用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嘱患者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多食用新鲜果蔬,多喝温水,预防便秘。(4)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同时结合患者个人喜好,制定个体化的有氧运动方案,其运动方式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游泳、爬山、慢跑和做健身操等。运动频率设置为每周3-4次,每次30-40min即可。(5)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同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用亲切的语言安抚患者,酌情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告诉患者可试着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插花、练习书法、下棋或阅读等,目的在于陶冶情操,稳定心态。

1.3 评价指标

检测2组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621f17385aa5a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针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2组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1。

表1 统计糖代谢指标检测结果表 (621f17385aa5a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6.76±1.65

5.23±1.24

6.82±0.76

5.34±0.51

8.91±1.15

6.42±0.71

对照组

40

6.79±1.58

6.71±1.37

6.87±0.62

6.84±0.89

8.94±1.23

7.83±0.94

t


0.1792

5.3674

0.1952

4.9753

0.1805

5.2792

P


0.1563

0.0000

0.1534

0.0000

0.1502

0.0000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3]。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前期病患而言,其机体已经出现了血糖水平与代谢异常等情况,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其进展至糖尿病,另外糖尿病前期阶段部分患者已伴有大血管和(或)微血管病变,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低风险已经达到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4],故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以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社区慢性病管理乃新兴的一种专科管理模式,能够从饮食、心理、用药、认知和运动等方面入手,对患者施以系统性的管理,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并能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有助于控制其病情[5]。此研究,在糖代谢指标上,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低,P<0.05。综上,糖尿病前期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利于血糖的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鄢奉斌.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2019,16(10):137.

[2] 汪蓓菁. 中医辨证联合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7):1152-1153.

[3] 吴基炳.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42-43.

[4] 吴文炎.糖尿病前期的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88.

[5] 阎燕,杨忠伟,杨进江. 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73-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