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刘华丽

安徽芜湖第一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针对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设定为2019年1月与2020年12月,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9年1月-12月),于内镜清洗流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第二阶段(2020年1月-12月),于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分别于研究不同阶段,选取100例清洗内镜,对其消毒清洗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实施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总达标率对比,第二阶段100.00%(100/100)高于第一阶段95.00%(95/100),(p<0.05)。结论:针对内镜清洗流程,实施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内镜感染风险,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可行性价值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应用

内镜检查是一项微创性、侵入式检查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受到一些工作人员的清洗消毒知识匮乏,质量控制管理意识差,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镜感染的风险逐年上升[1]。因此,针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控制,改善清洗消毒方式,有助于降低临床内镜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为重点,分别于研究不同阶段,选取100例清洗内镜,对其消毒清洗质量进行比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设定为2019年1月与2020年12月,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9年1月-12月),于内镜清洗流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第二阶段(2020年1月-12月),于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分别于研究不同阶段,选取100例清洗内镜,对其消毒清洗质量进行比较。

1.2方法

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内容包括:(1)物品回收分类。当临床器械使用后,各科室应安排专人运送清洗,在器械运送至内镜中心后工作人员应当在保证个人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对诊疗器械、器具及其他物品进行妥善分类,按照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进行单独处理;(2)清洗预处理。器械的预处理主要为冲洗去除器械的血污以及干涸污垢的湿润处理,对于部分手术器械,应当在使用过后进行简单的的冲洗,待干燥后密封送至消毒供应中心;(3)强化清洗流程。清理流程包括机洗,手洗,除锈,消毒,润滑,干燥,应当组织专家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上述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上清洗流程;(4)质量控制。提升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意识,使其认识到消毒工作对于临床相关医用器械使用、预防临床感染的重要意义,规范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在进行清洗溶液配置、清洗流程执行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保证清洗过程的规范,组织监督人员加强对清洁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相关操作的规范性检查,适当设立奖惩制度,对临床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层层把关。

1.3观察指标

借助卫生部制定的清洗技术规范对清洗器械质量进行判定,判定采用目视法及隐血试验进行,目视法达标判定标准:在规定时间后器械样品表明光洁如新,未见器械或污渍等杂质残留。隐血检测达标判定标准:采用纸片法检测器械表明隐血,于30min内判断显色为无紫色阳性[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22968e9cd32a_html_1e8dba5d43747fbc.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清洗质量比较

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实施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总达标率对比,第二阶段100.00%(100/100)高于第一阶段95.00%(95/100),(p<0.05)。见下表1:

表1清洗质量比较

组别

n

达标数

未达标数

总达标率

第一阶段

100

95

5

95.00%

第二阶段

100

100

0

100.00%

x2

/

/

/

5.1282

p

/

/

/

0.0235

3讨论

内镜是一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疗护理器械,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管道长,易滋生细菌,当进行内镜置入后,管道中的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可能经管道,进入人体,并残留于血管中,进而导致内镜使用患者出现体内细菌污染问题,间接提高了缘污染的发生率,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好坏与医疗服务质量紧密相关。虽然目前临床已有一部分医疗器械使用一次性用品替代,但在手术等有创治疗中,仍然有着大量的无法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提高的器械,在一次使用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重复利用,因此,这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是保证临床医疗服务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4]。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器械清洗流程与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结果显示: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实施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总达标率对比,第二阶段100.00%(100/100)高于第一阶段95.00%(95/100),(p<0.05)。器械清洗流程与质量控制管理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程序对医疗器械自送洗、清洁、干燥等环节进行把控,不断加强与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使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时实现真正的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满足部分医疗器械的可重复利用要求,预防院内感染,整体提升医院管理水平[5]

综上所述,针对内镜清洗流程,实施内镜清洗流程实施消毒质量控制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内镜感染风险,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袁婷婷. 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192-193.

[2]刘鸿燕. 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感染发生率影响观察[J]. 健康大视野,2019(4):157.

[3]林永勤. 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护理干预方法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9(2):149.

[4]余静. 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1):148-149.

[5]彭海萍. 优质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 辽宁医学杂志,2019,33(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