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吕亚萍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情况,以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31例(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5d后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6.77%相比对照组74.19%明显较高(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护理依从性。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焦虑;抑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是眼内压力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全身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时会致盲[1]。情绪波动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此稳定患者情绪至关重要[2]。心理护理为临床当中经常使用的护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缓解情绪,促使患者康复[3]。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接收62例该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经心理护理干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历资料记录完整者;疾病急性加重期者;知情且已完成意愿书签署者。排除标准:认知异常者;合并心脏和肝脏损害者;不配合护理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两组,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4±8.21)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54±0.87)年。观察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4~71岁,平均(47.54±7.87)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3.01±0.76)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一致(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含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用药指导和术前访视等。

1.2.2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

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1)认知干预。在患者治疗认知前提下开展认知干预。针对疾病认知不足患者,为其发放眼科常见病宣传手册,以口头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对疾病临床特征及防治形成正确的认知[4]。(2)情绪疏导。①想象放松。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调整患者合适体位,让患者闭眼,想象自己处于湖中小船。进行10~30 min,缓解患者紧张的压力,提升其依从性。②腹式呼吸放松。引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以呼和吸2∶1进行呼吸,呼气同步隆起腹部、吸气同步收缩腹部。持续进行5~10 min[5]。(3)手术支持。①为患者引入治疗成功案例。患者入室前,将疾病治疗优秀案例介绍给患者,避免患者对手术效果产生担忧。②肢体语言支持。患者入室后,适时通过肢体语言、举止、眼神、接触、身体的姿势等方式向患者传递力量,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提升护理依从性。(4)家庭支持。考虑到患者后续该病恢复时间久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在生活方面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多陪伴患者,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1.3评价标准

心理状态和依从情况分析: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入院时、护理5 d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前者量表和后者量表50分以上、53分以上时,提示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随着评分增加,则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6]

②护理依从情况分析,完全依从:患者自觉参与治疗和护理;一般依从:能够部分参与治疗和护理;不依从:不参与治疗和护理;其中依从性为完全依从例数、一般依从例数和组间例数31的比值[6]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23.0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量数据分布情况,组内用配对样本进行正态分布t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62296b3846fe1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检验。P值小于0.05为,表明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分析

入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d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和护理5d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62296b3846fe1_html_5c16654f67f07c54.gif ±s,分)

组别(n)

SAS

SDS

入院时

护理5d后

入院时

护理5d后

对照组(31)

52.78±6.30

46.15±4.04

54.58±6.07

48.07±3.85

观察组(31)

52.82±6.27

42.27±3.40

54.56±6.12

45.23±3.22

t

0.025

4.091

0.013

3.150

P

0.980

0.000

0.990

0.003

2.2两组护理依从情况分析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6.77%和对照组74.19%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组别(n)

非常依从

一般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对照组(31)

12(38.71)

11(35.48)

8(25.81)

23(74.19)

观察组(31)

20(64.52)

10(32.26)

1(3.23)

30(96.77)

62296b3846fe1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4.679

P




0.031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眼球局部的解剖结构异常而致病,起病隐匿,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且随着病情进展,常伴有明显眼痛,视力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若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失明。由于该病发病较急,视力急剧下降,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重视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心理,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和病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情绪障碍,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常规护理不易纠正患者情绪障碍诱因,而心理护理可以根据患者心理要求,遵循力所能及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认知干预、不良情绪疏导等,指导患者迅速摆脱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访视、用药指导等,在具体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不注重患者行为表现、配合度,而心理护理则采用个性化认知干预、情绪疏导等,能够纠正患者的认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最终有助于提升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尹逊燕.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15.

[2]张静.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家有孕宝,2021,3(11):279.

[3]张红桃.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57-158.

[4]李金丝.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20,17(4):24.

[5]杨雪梅.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2):143.

[6]刘晓钰,倪文静,张明明,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