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赵珊珊

合肥市口腔医院  ( 安徽 合肥 )   230001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科应用应对性护理预防交叉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在本院收治的160例口腔修复科患者,2018.10-2021.10为研究时段,分实验组、对照组,各样本容量80例。实验组采纳应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比较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口腔修复科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满意度;交叉感染;口腔修复科;应对性护理

口腔感染在临床上很常见,大多数患者可以使用口腔器械检查或治疗口腔疾病,所以口腔器械需要消毒,一些医生对口腔感染的认识不够,这可能导致消毒不彻底或多用途使用,均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预防口腔感染对于提高口腔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为了需要医疗护理的患者,应对性护理是护士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与护理相关潜在风险的一种方式,增加护理安全并降低护理风险[2]。因此,作者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收集在本院收治的160例口腔修复科患者,2018.10-2021.10为研究时段,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分实验组、对照组,各样本容量80例。实验组女性49例,男性31例,年龄是25-70岁,平均年龄为(47.202.24)岁,30例固定修复体,28例活动修复体,22例活动和固定联合修复。对照组女性50例,男性30例,年龄是24-71岁,平均年龄为(47.102.25)岁,31例固定修复体,29例活动修复体,20例活动和固定联合修复。两组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优异的可比价值。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包括定期对诊室进行消毒,给设备消毒,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修复等。

1.2.2实验组:采纳应对性护理,具体为①诊室消毒:防止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在口腔年轻化过程中影响诊断和治疗结果,每天开窗通风,保证诊所内空气流通。在诊所内,使用医用消毒器和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大约10小时/天,并进行显微镜检查。空气生物学每月一次并用卡瓦布表面消毒剂擦拭治疗椅。工作台每天拖地,患者完成修复治疗后每天拖地2次,实施终末消毒。②医疗器械消毒: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首先用高效消毒剂将医疗器械浸泡约1小时,再用高温消毒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定期检查消毒设备,以确保它符合。③强化无菌观念:口腔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必须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严格隔离感染,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不育概念并让他们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并提供有关交叉感染的定期评估和相关知识。④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正确的刷牙技巧,选择柔软的小头牙刷,刷牙时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垂直旋转刷子,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牙龈出血,及时更换牙刷。⑤注射器消毒:护士注意使用过的注射器,注意针头盖反了,以免伤到针头。如果发生针头受伤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从尖端到尖端再到尖端挤压血液。用流水冲洗用肥皂清洗并及时到医院报告如怀疑感染乙肝,应在24小时内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阴性者同时检查血中乙肝标志物,应接种乙肝疫苗。

1.3观察指标

①交叉感染发生率=(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以我院提供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准,满分100分,满意:>8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以P为评估标准: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62296be7f14fe_html_4d0a59fcc448cff2.gif ±S)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发生1例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发生6例交叉感染,发生率为15.00%。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数

发生率

实验组

40

1

2.50

对照组

40

6

15.00

X2



3.914

P



0.048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40

30

8

2

38(95.00)

对照组

40

22

10

8

32(80.00)

X2





4.114

P





0.043


3讨论

口腔修复,定义为牙齿缺失和牙齿缺损的治疗,还包括关节炎、牙周炎和上颌组织缺损的临时治疗,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3]。但是,口腔年轻化也面临着口腔感染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侵入性手术和年龄等因素有关[4]。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各类牙科医疗器械和体检的普及,口腔外科手术的侵入性越来越大,检查和诊断治疗均可导致交叉感染。因此,口腔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医疗感染管理采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5]:加强医院感染源的管理,实施感染监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卫生学监测,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等。

在本次研究课题中,实验组交叉感染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手术大多是侵入性的,它破坏了患者的口腔黏膜,破坏了口腔的天然保护屏障,医疗器械灭菌消毒不彻底,会导致HBV、HIV等病毒进入口腔,引起人体及口腔感染[6],使用应对性护理时,对诊所加强消毒,在消毒医疗器械方面效果很好,加强护士的无 菌观念,做好注射器针头消毒处理工作,指导患者加强口腔卫生和自我 保健,可以降低口腔交叉感染发生率。目前口腔感染不能完全由诊所控制,但是有一些反应灵敏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不仅但这也改变了患者对护士的认识,还促进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

综上所述,采用应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口腔修复科患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芬,庞红霞,周美燕,等.优质护理在临床口腔修复中的效果[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805-806.

  2. 冯秉华,孙喆,祖静,等.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20(5):299-301.

  3. 张敏.口腔修复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7(2):385-386.

  4. 龚婷,张红,魏本娟,等.风险评估在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9):3807-3810.

  5. 杨海鸥.护理干预在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6):4093-4095.

  6. 丘珊花,王泽峰,王娟,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口腔颌面术后伤口愈合及口腔功能恢复效果的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7(3):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