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王明云

山东省乳山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山东省乳山市 264500

【摘要】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明确其实际效果及对产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择50例产妇,其转入本院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的范围内。根据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将其合理分成两组,即正常组(正常分娩)与无痛组(无痛分娩),每组包括的产妇数量是25例。正常组在分娩过程中不采取镇痛处理措施,无痛组在分娩中接受硬膜外麻醉。在研究结束前,收集两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判断数据间是否存在差别,进而明确该项麻醉方式的实际效果。结果 在实施不同麻醉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将出现较大的差别。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降低产妇疼痛程度与防止其出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项麻醉方式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科学利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应用

分娩是多数女性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其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骨盆及会阴部将出现扩张现象,故而产妇极有可能出现强烈疼痛感,致使其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引起难产现象,致使产妇及胎儿健康安全受到威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医疗事业持续发展,无痛分娩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分娩过程中。该项技术手段能够通过麻醉药物,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疼痛感,减少疼痛方面对产妇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为分娩结局及产妇与胎儿健康安全提供保障[1]。虽然无痛分娩技术手段实际效果良好,但由于我国群众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故而其对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抗拒性,导致无痛分娩在我国的应用率无法增加。该点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及保障产妇与胎儿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为探究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产妇产生的影响,本文特此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无痛分娩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本院中选择50例产妇,其转入本院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的范围内。所有产妇年龄的上限是37岁,下限是24岁,年龄的平均数值是(26.31±2.18)岁。根据两组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将其合理分成不同两组。其中,正常组的孕次均处于0次至3次的范围内,最大产次是2次,最小产次是0次,孕周均处于38周至40周,平均数值是(39.16±0.47)周;无痛组的孕次均处于0次至2次的范围内,最大产次是2次,最小产次是0次,孕周均处于39周至41周,平均数值是(39.59±0.95)周。参与研究的产妇各项基础性资料经比较不存在差别,均为单胎生产,且已将认知方面存在异常、骨盆结构具有缺陷、患有高血压、重要脏器功能具有异常及对椎管内麻醉不具有耐受性的产妇排除在研究外,故而产妇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在研究项目正式开始前,已为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各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成功取得上级领导、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同意。

1.2.研究方法

根据组别对两组实施不同的分娩流程。其中,正常组根据常规分娩流程进行分娩。观察组接受无痛分娩,具体方法如下:在产妇处于分娩活跃期且宫口开到3cm左右时,在L3~4间隙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并对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处理措施。在穿刺工作结束后,将硬膜外导管放置在产妇头端,并在宫缩间歇过程中为产妇提供3mL的麻醉液进行注射(0.5%芬太尼+0.2%罗哌卡因)。在注射结束后,对产妇实际状况进行紧密观察,若发现其不存在异常现象,应再次为产妇提供6mL左右的上述麻醉药[2]。在该项工作结束后,应根据产程及产妇实际状况为其注射麻醉剂,直至宫口开全后停止为产妇提供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在不同分娩方式下的疼痛程度,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其中,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0级、1级、2级、3级,判定标准如下:①0级。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存在疼痛感,且表情处于正常状态;②1级。即产妇仅存在轻微的疼痛感,但在忍受范围内;③2级。即产妇存在明显疼痛感,且表情发生转变,但疼痛感处于忍受范围内;④3级。即产妇存在强烈疼痛感,已无法忍受,并存在喊叫或呕吐现象。并发症包括三项内容,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由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产妇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622aa9fa023eb_html_4a43edc13b88168c.gif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疼痛程度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两组疼痛程度存在的差别较大(如表1所示)。

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组别

n

0

1

2

3

正常组

25

5(20%)

8(32%)

11(44%)

1(4%)

无痛组

25

14(56%)

9(36%)

2(8%)

0

622aa9fa023eb_html_4a43edc13b88168c.gif


9.842

8.731

9.906

7.342

P


<0.05

<0.05

<0.05

<0.05

2.2.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

据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差别(如表2所示)。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组别

胎儿宫内窘迫

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

总发生率

正常组(n=25)

2(8%)

1(4%)

1(4%)

4(16%)

无痛组(n=25)

2(8%)

1(4%)

0

3(12%)

622aa9fa023eb_html_4a43edc13b88168c.gif

1.023

1.099

6.844

7.03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若感到强烈的疼痛感,将促进茶酚胺物质形成,导致新生儿血液及氧气供应受到影响,致使产妇及胎儿身心健康程度降低[3]。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造成恶劣后果。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疼痛感,以此为分娩结局提供保障。目前,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率正在不断提高,该项麻醉方式不仅具备良好的麻醉效果与可控性,而且还能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抑制。因此为提高无痛分娩效果,医学界开始将该项麻醉方式应用到无痛分娩中。武海波[4]指出,在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本文通过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对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措施。其中,芬太尼具备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罗哌卡因能够进行感觉阻滞与运动分离,避免对局部血运产生影响,进而为分娩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后,两组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出现一定差别。该点与其他研究具有一致性,故而本文具有充足的依据认为,硬膜外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5]。此外,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疼痛程度数据中存在较大差别。由此可见,硬膜外麻醉具备良好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实际效果良好,其能够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为分娩结局提供保障。因此应对该项麻醉方式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宇捷,顾春淼,成勤.硬膜外麻醉技术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麻醉结果满意度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06):54-56.

[2]刘莹.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3):3312-3313.

[3]苏月卿,吴婷婷,刘春凤.产科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9):155-156.

[4]武海波.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人人健康,2020,33(02):49-50.

[5]曾磊.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优势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6):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