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陈青 余小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把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2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只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2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总结与归纳,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后的SDS抑郁量表评分、SAS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疗效,但从SDS抑郁评分量表、SAS焦虑评分量表进行比较,研究组的SDS抑郁量表评分、SAS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出现的焦虑、恐惧等一些负面情绪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缓解情绪,也更加有利于患儿的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脑性瘫痪;心理护理;心理特点;SAS;SDS

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当患儿确诊为脑性瘫痪,由于治疗周期比较长,医疗费用比较昂贵,患儿家属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对患儿的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患儿家属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2]。本文通过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应用效果好。研究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20年9月-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4-45岁。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有效,将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平均34.11±2.12岁),男性:13例,女性:12例,研究组25例(33.32±2.31岁),男性:10例,女性:15例。所有患儿的家属均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给家长患儿身体的基本情况,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患儿日常用药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说明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

①首先成立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小组,护理前要加强对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干预知识培训;制定《脑性瘫痪患儿治疗与护理方法》根据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的心理特点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②健康教育指导宣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发放专业护理小组制定的《脑性瘫痪患儿治疗与护理方法》,给脑性瘫痪患儿家长普及脑性瘫痪患儿发生的原因、如何治疗以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并发症,治疗后的护理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加强患儿家长对脑性瘫痪疾病的认识;同时建立医患沟通交流群,及时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解答疑惑。

③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工作人员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活动,对于患儿家长在患儿确诊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缓解疏导患儿家长的负面情绪,稳定患儿家长的心态,鼓励引导患儿家长增强治疗信心。

1.3 疗效标准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情绪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的所有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622aad0869add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从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所示:

1护理前后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对比(622aad0869add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25

59.16±5.53

44.16±6.53

56.54±7.42

46.11±5.17

研究组

25

59.08±4.17

40.18±3.17

56.96±6.89

41.28±2.17

t

-

0.279

13.877

1.464

16.841

P

-

0.781

0.001

0.146

0.001

3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中,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主要采取常规护理的模式,常规护理的模式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没有多角度考虑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接受程度,只关注患者疾病本身状况,因此临床应用效果不佳。而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本身需求出发,及时准确的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引导鼓励患儿家长增强治疗的自信心,加强相关疾病专业知识的讲解,有效的缓解患儿家长对治疗的焦虑、抵触等心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较好[3-4]。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从SDS抑郁量表评分、SAS焦虑量表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疏导,但研究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SDS抑郁量表评分、SAS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加强患儿家长对脑性瘫痪疾病的认识,缓解患儿家长的负面情绪,树立治疗的自信心,对于患儿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丹,李巧秀,徐悦洋等.家庭康复干预结合引导式教育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10):796-798+801.

[2]曾晓雷,赵素凡,林宝利等.脊髓损伤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09):735-740.

[3]杨荣梅.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607-2609.

[4]杨红梅,李芳,张虹等.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动态评估发育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及家长心理压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117-11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