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一些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关于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一些思考

1 李婧 2 乔孟津

1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青岛市建筑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全面爆发,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疫情的扩散,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成为了控制疫情的重点。本文基于此,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内容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应对防疫;医疗卫生设施;技术支撑


引言:从2020年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就一直和人们共生存,疫情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本次疫情下,我国显示出来的弱点为在公共卫生危机和城市应急处理两个方面,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建设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明确各级各类医疗设施以及卫生设施如何选址,如何布局,明确各功能用房标准,从而更好的开展防疫工作。

一、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提出

公共卫生危机和城市应急处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而且医疗卫生设施与其他设施相比,也具有涵盖内容多样、建设工序复杂的特点。新冠疫情的爆发,将我国医疗卫生设施存在的缺陷显示出来,即功能不全和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1]。因此,全面理解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新定义之后,可以将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归纳到基础设施范围内,而在疫情的影响下,医院的互联网业务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在实施“医院新基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方面[2]

二、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要点

在以往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过程中,其中大部分设计缺乏规划性和长久性,造成在出现重大医疗卫生事件后可能难以应对,如果出现重大传染性疫情无法进行防控,则会导致事件影响范围扩大。因此,国家在防疫工作中,第一时间组织进行了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明确了防疫体系与分区,并对医疗卫生设施进行了明确布局内容,加强了预警体系建设,突出信息技术在医疗工艺设计方面的应用,打破传统观念,对医院的数字化功能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性的改革创新。

(一)明确防疫体系与分区

有关领域应该组织专业的人员对“防疫体系与分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对整体局面使用前瞻性思维进行规制,并且让大众对“防疫体系与分区”有统一的认识,结合当地的行政等级划分情况,确定防疫体系,形成从市到县,再到乡镇一级村的自上而下的防疫体系,并且明确各级防疫体系的分工以及责任,确定防疫的基本目标、分区方式,完善相关设备实施。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人口分布情况,以及社区生活圈的覆盖范围,确定防疫分区,并且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对防疫物品进行发放以及布置,对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布局。

(二)确定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内容

新冠疫情的全面暴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思想行为观念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疫情爆发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思考自身的价值,并且对生活方式进行考量,特别是健康方面也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如果不对应配置相应的防疫内容,则难以满足后疫情时期群众提前防范的需求。防疫医疗卫生设施分为应急指挥、检测预警、预防控制、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多种。每个区域内,都要保证上述物资齐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明确不同级别防疫设施的覆盖范围及配套内容较为关键。以应急指挥设施威力,应当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建立应急预案,同时,结合5G以及大数据技术,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关键时刻,需要立即下达指令,对应急设施进行调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顺序,对医疗资源的分布方面进行科学化的制定,为防疫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建立相关预警监测平台

防疫工作开展后,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进步优化,而且这些技术在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行为观念,进行全新的探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医疗卫生设施领域在此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大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行业内部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相关预警平台已经被建设。应对防疫背景下的相关预警监测平台具有数据更新、管理、共享、安全、备份等多种功能。另外,上述平台同样与自然资源、民政、水务以及环保等部门相互联系,共享数据,有利于在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城市多个部门开展行动,达到防疫的效果。上述预警监测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医疗卫生设施面对重大传播疾病的防控能力,有助于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帮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技术支持

(一)5G技术

在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较为关键,此举有利于减少人员的接触,同样有利于改善防疫效果。5G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起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5G的主要特点为高速度、低消耗、低延时等,在构建智慧医院方面必不可少。而且发展5G技术可以提升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上被广泛应用,比如说通过5G技术获得疫情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与共享等等。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最开始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人工智能技术斯坦福大学通过多名研究学者夜以继日的探讨,研究出MYCIN系统,主要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在医院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项目目标预测等方面人工智能发挥出了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在防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国同样可以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应用,通过上述技术,助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保证公共交通测量体温等过程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一方面减轻人力负担,另一方面减少人员接触,促进防疫工作进展。虽然人工智能在使用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物联网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在医疗领域最初是由IBM在2008年提出。在医院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管理施工人员、视频监控、施工材料管理等方面;而在防疫工作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对人员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对统计信息进行规划性处理。防疫期间,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员信息管理;防疫用品信息管理;防疫设备信息管理;疑似以及确诊人员医疗信息管理。

(四)大数据

在2011年,国际数据中心说明大数据是指信息资产需要进行全新的处理才能让信息资产更具备决策能力、观察能力并对流程进行优化以及高增长率和多元化。我国在2015年8月15日我国战略发展正式吸纳了大数据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到防疫过程中,用于支持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更有效的解决了数据存储问题、数据处理慢等问题,并且在电子病例分析、居民行程记录、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前环境下,应当加强对我国的医院卫生设施布局以及分配等工作的探索,应对防疫背景下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内容、技术支撑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领域。通过与政府统筹、应急管理、社区管理等相互衔接,才能更好的落实实施,更加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护,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防疫诉求。

参考文献:

[1]庞玉成, 李宝山, 曹高芳,等. "新基建"背景下我国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对策[J]. 建筑经济, 2020, 41(10):6.

[2]刘文生. 医院新基建:竞争下的重构[J]. 中国医院院长, 20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