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分析

陈赟瑞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城县供电分公司 江西省赣州市 3427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大了人们对电力的供给需求,也使配电系统的运行以及检修工作越来越复杂化。而配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配电网的供电水平以及日常运营质量。想要满足各地区的用电需求,就必须要加强各地区的配电运维管理工作,通过更为有效的运维管理模式,来保障配电网的正常供电满足地方用电需求。下面本文就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

各行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电力的支持,配电网的运维管理直接关系着各地区的供电水瓶,如若配电网运维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地区供电需求,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的生产受到影响,最终作用于地方的经济水平。本文从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原则出发,对管理与运维检修需求进行分析与总结,思考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1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原则

以运检业务实际需求出发,为解决当前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而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技术相对滞后的矛盾,研究并开发了使用个人智能手机为载体,以互联网作为通道的外网移动作业 APP。设计过程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1) 规范性和融合适应性原则:坚持遵守电网公司制定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规范体系。充分考虑平台化、组件化建设思路,秉承平台统一可维护、开放灵活等方面的优势 ;2) 标准性和适用性 :坚持建设标准的、适用的移动应用,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 3) 可扩展性原则 :业务流程处理灵活配置,具备能演进和迭代更新的能力,具有标准化的开放接口,为系统改造和系统之间的数据贯通提供基础 ;4) 安全、经济性原则:充分考虑安全机制,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并在保证质量和功能先进、性能高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控制整体投资,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配电运检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配电网结构布局的问题

在配电网的日常运营过程中,想要保障各区域的供电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要保障其配电网的结构布局合理。由于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着配电网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就间接导致了配电运检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实施效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电网结构中各电气设备以及线路的故障概率,以至于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够实现及时断电,引发大规模的停电事故或者消防事故等。

2.2 运检管理模式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的运检管理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的配电网发展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多为国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逐渐呈现出较为疲乏的状态,运检管理工作缺乏切实有效、周期性的维修养护制度,在日常的运检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很难重视起关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并且,部分地区的配电设施较为落后,电线杆等设备的质量也逐渐老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就变成了当下我国配电运检管理的重要问题。

2.3 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拥有的配电运检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仍然较为匮乏,在展开运检管理活动时,缺少复合型人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以及专业能力过于单一,展开的运检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就间接导致了配电网运检管理活动的难以实施,无法展开切实有效的运检管理活动,即便拥有切实可行的运检管理制度,也缺少专业的人才将其进行有效落实。

3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措施

3.1 合理设计配电网路线结构

在整个配电系统中,配电网的路线结构架设尤为关键,其直接关系着整个配电网供电水平以及运检管理的顺利实施。如若在配电网线路的设计初期,并不能多方面综合考虑各项需求,就有可能导致其整体的运行效率受限,供电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运检管理也无法有效实施。因此,就必须要加强配电网路线结构的优化。(1)我国的配电网架设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其随着城市的建设,已经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分布形式。因此,在配电网正式投入运营前的建设初期,就应当做好对配电网路线结构的优化设计,做好相应的布局规划,根据各地区的通电需求以及日后的运检管理需求,合理规划各线路的分布情况,全面系统地设计好路线结构,保障其能够有效运作,为各区域提供充足的配电支持。(2)在配电网路线结构布局设计中,还需要提前对其设计内容进行模拟评估,了解设计中布局情况能够呈现出来的供电水平,并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深入考虑该地区配电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运检管理的难度,最后对其造价进行综合控制。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约束并提高整个配电网路线结构布局的设计,并保障其设计内容完美符合相应的运检管理需求。

3.2 完善运检管理制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电力发展尤为迅速,配电覆盖范围也在逐年增加,过去的配电设施以及配电路线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老化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的运检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运检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部分地区的落后设备需要及时更换,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配电设备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维修与替换。各地方也要健全专门的配电网运检管理部门,由该部门完成各地区的配电运检管理工作,并落实管理责任制,建立一个完善的运检管理体系,确保运检管理工作的高效化、高质量实施。对于部分配电网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需要第一时间设计配电网路线结构并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缮,以表面其日后运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者消防事故。对于部分运检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的地区,则需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配电网路线结构情况,拟定相应的配电运检管理制度,保障运检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有效适用于该区域的配电网。如若配电设备出现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更换配电设备或者对其进行维修,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对各类配电设备展开运检管理工作。

3.3 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配电运检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社会人才。各运检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技术培训,加大新设备的投入力度,并且不断发展创新技术。同时,根据管理单位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地方配电运检管理呈现出来的效果,为相应的专业人才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创新运检管理技术,加强自身的运检管理水平。在加强其自身岗位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各单位还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定期展开多专业方向的技能培训,帮助各运检管理工作人员明确日常工作中,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现运检管理活动的环环相扣以及各岗位的有效联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其秉持积极地工作态度,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为工作人员灌输运检管理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对技术骨干进行进一步培训,通过对技术骨干的培训,树立人才典型,进而推动配电运维管理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的电力建设不仅需要做好配电网的建设与布局工作,还需要做好后续的运检管理工作,只有保持长期稳定的运检管理工作,才能保障配电网呈现持续良好的运作状态,满足各地方的用电需求,并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成文,郝年玉,胡开庆.关于 10 kV 配电网工程的建设与实施要点分析[J]. 智能电力与应用.2018(24): 191+280.

[2] 张虹宇,朱晓文,赵磊.10 千伏线路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要点分析[J]. 电力电子. 2019(05) : 146-150.

[3] 张磊,魏军,李春萌.基于我国智能化主动式运维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03):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