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王欢

普陀区真如消防救援站 上海 20006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得到了巨大提升的同时,我们身边的危险也随之而来。在建筑火灾中回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特殊火行为,为防止建筑火灾中回燃现象的出现,本文从回燃的基本概念、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建筑火灾中回燃的解决策略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并希望能够对建筑火灾中减少回燃现象的出现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火灾;回燃;灭火救援


引言:回燃作为建筑火灾中一种特殊的次生现象,有着其必然的危害性。当热解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回燃直接会引发轰燃。由此可见,对回燃的及时救援是必要的。回燃主要的产生原因是,建筑火灾内在通风受到限制之后,进行大规模灭火进而新鲜空气大量补充,使热烟气再一次被引燃。这对于执行灭火救援任务的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由此不难看出,仔细研究回燃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原理。在施救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减少回燃现象的出现,对于避免人员伤亡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 回燃的基本概念

建筑火灾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火势就是回燃,回燃现象是指大量的新鲜空气迅速的进入到封闭的火灾现场中,由于室内常时间缺少氧气,新鲜空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使得火势再一次迅猛爆发。其主要是突然改变通风的条件,导致火势回燃,将未燃尽的材料进行二次燃烧,对于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威胁。

回燃所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其产生的危害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也会产生一些对消防救援人员产生不利的巨大灾害,例如;火球、冲击波、火焰射流等等。而出现回燃的现象也会对我们产生严重的危害。首先,回燃会导致室内的温度迅速上升,甚至火势可能会较第一次燃烧更为猛烈,对建筑物造成无可挽救的损失,严重的话也许会威胁到现场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回燃发生的频率较高,比轰然产生的次数要多很多,其产生的危害也是轰然几倍的存在。回燃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有毒气体,尽管被困人员没有因火势的猛烈而产生生命危险,但是在有毒气体的蔓延下身体也会不堪重负。最后,回燃将会导致房间内产生大量的烟雾,如果建筑火灾的室内面积较大,救援过程中由于受到通风状态的影响,大量的空气进入室内,将会进一步让室内的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回燃,进而转变为轰然的现象,使得室内所有的物品进行二次燃烧,对居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威胁。

  1. 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

  1. 建筑物坍塌

回燃很容易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现象。当建筑物内发生大型火灾是,其所处在一个高温缺氧的环境当中,当火势燃尽室内的可燃物仍然可以进行热解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对其进行室内通风,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会以各种形式补充到建筑物内与原本室内的气体相互结合。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超大强度的火焰进行快速的传播,在门口或窗口的位置形成巨大的火球,对已经进入到室内救援的消防人员人身安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在巨大火球的作用下,室内温度会急剧增加,一般会出现500到600摄氏度的高温状态,如果火势严峻甚至可能会达到100摄氏度的急剧高温现象。

同时由于火灾中的高温现象也会因为其建筑物材质的不同,对温度的承载能力不同。粘土砖所能承受的温度一般在八百到九百摄氏度之间。硅酸盐砖在三百到四百摄氏度的时候就已经呈现出分裂瓦解的现象。石料,像是大理石、花岗岩、石英、长石等在高温的状态下,遇到冷水特别容易出现爆裂,影响人身安全。混凝土在温度高于三百摄氏度之后其抗压能力直线下降,一旦温度达到九百摄氏度的情况,所能承受的压力远不及常温下的百分之十。钢材结构,当面对高温火灾时,强度急剧下降,温度达到350时就已经下降到常温下的三分之一的承重强度。由此可见,用粘土砖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更有利于保护人们的人身安全[1]

  1. 火势进一步蔓延

回燃本质上是将燃烧空气中的可燃部分进行组合,进行再次燃烧,是一种热烟气爆炸的现象。回燃喷射出的火焰将会进一步引起火势的蔓延,进而发生火球、冲击波、稳定火焰射流等状况。回燃现象出现时会产生大量的火焰、烟雾等,通过与外界交流的通道进行释放,例如在窗口,或者门口等部位进行大规模的喷射。其产生的范围也比第一次火灾范围要大一些。如果发生回燃现象时。不巧消防人员已经在火灾区救人,将会对其构成严重的生命安全问题,这也为救火现场的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甚至火势可能会顺着暖气管传播到下一个建筑物。因此,必须要及时制止火势的蔓延。

  1. 威胁人身安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物的密闭环境相对较好,如果发生室内火灾,大部分会因为室内的空气满足不了火灾对空气的大量需求,会因为缺氧而产生阴燃的状况。如果慢慢的向室内释放新鲜空气,让火势感受不到猛烈的冲击,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可能有些人对于回燃并不是很了解,对其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足,就无法意识到阴燃现象的出现。为了更加有效、快速的救出被困人员,马不停蹄的开展了救援工作,盲目的对室内通风、打开急救通道,由于通风条件的改变,势必会导致室内产生严重的回燃现象。将会进一步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回燃本身就有这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人身安全,也进一步的造成了附近人民的恐慌现象。

  1. 建筑火灾中回燃的解决策略

  1. 回燃前采取灭火措施

现阶段,我们国家对于建筑火灾中产生回燃现象的一类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明显。所以,更加需要积极的减少回燃的出现频率。减少回燃的出现最根本上的就是在回燃现象出现以前,积极的采取灭火措施,将回燃的出现扼杀在摇篮中。在建筑火灾中,实施内攻灭火的措施是迅速扑灭火灾,减少火灾中财产损失最重要的条件。火灾救援工作中,势必是需要消防专业人员进到室内对被堵的人们进行救援,在进入火灾现场之前,消防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必要时可以采取匍匐前进的动作,减少火灾对其自身造成伤害,在室内救火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开窗通风,可以先检查室内的温度是否过高,以此来判断会不会出现回燃的现象。最后采用喷水枪的方法,降低室内温度,以及烟雾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回燃可能出现的频率[2]

  1. 回燃后的灭火措施

为进一步防止轰燃现象的出现,一定要将重点放在降低室内温度上,阻止火势蔓延与上升。防止轰然的出现,也就是避免对小火治理不妥当,进一步演变为无法控制的大火。当建筑火灾中回燃现象发生之后,热解产物会达到一定的浓度,引发轰燃,轰燃的火势将会更加的猛烈,甚至其强度能够迅速的冲破房间的束缚,向四周居民住宅区扩散。同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和强热辐射。进一步的阻碍消防人员的营救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建筑物的承重,密切监视,防止建筑物倒塌对人们造成二次伤害。当建筑物长期处于高温的状态时,其承载重力的能力将会不足常温下的一半能力。当长时间的高温状况出现,密切关注承重墙的变化,一旦出现裂痕,或是异常的响动,一定要及时组织撤离。必要时可以用水枪将其冷冻,避免流水冲击高温墙面。无论什么情况一定要将“科学施救,救人第一”摆在首要位置。

结论:回燃发生在密闭空间的一种火灾现象,只有消防救援人员认识到其强大的危害性,以及懂得施救的关键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回燃的发生是他们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于建筑火灾中回燃带来的建筑物坍塌、火势进一步蔓延、威胁人身安全的影响要积极采取回燃前进行灭火、回燃后的灭火措施。科学的救援行动,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滨. 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对策[C]. .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消防协会,2015:610-612.

[2]马宝磊,康青春,施祖军.建筑火灾中回燃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01):67-69.